職場要學會轉個彎換個想法
職場要學會轉個彎換個想法
在企業培訓時,我注意到前排有位男學員眉頭深鎖,悶悶不樂許久。於是我走到他面前,隨著課程內容,問了他工作上近來的心情困擾。
這位男學員歎了口氣回答:“唉!今天一早因為主管交待的事沒能如期完成,被上司狠狠地罵了一頓,現在心情夠惡劣的,誰-叫我能力不夠,一無是處呢?”
哇!好個嚴苛的結論“能力不夠,一無是處”,這下心情怎麼會有起色?
恐怕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當自己身處壓力之下時,就特別容易把周遭發生的事扭曲化,這就好像戴上了哈哈鏡,放眼望去事事都變了形,於是作出跳躍式且不合邏輯的結論,例如:
“我惹他生氣了,這下他一輩子都會討厭我”,要不,“完了,完了,一旦開始出錯,就會一敗塗地!!”
這些唐突而扭曲了的念頭,往往會牽引出難以收拾的心情低潮,這是因為,我們的情緒是因著心中的想法而生的。同樣的事件,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激發出不同的觀點,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情緒反應。
所以,真正決定你我情緒反應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怎麼去诠釋這些事件,對吧?!
既然想法會決定心情,因此我們如果想要避免心情一蹶不振,那可得仔細地防堵心中念頭出現扭曲變形的慘狀。
一起來看看,我們最可能出現的扭曲想法包括哪些:
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例如:“我一無是處……-”,“他表現真糟,完全沒藥可救……”如果你習慣看事情就是非黑即白,凡事就只有兩種狀況,不是非常完美,就是非常糟糕,一點中間灰色地帶也沒有,那麼就很可能會因為一個單一事件(他今天早上遲到),而作出極端負面的評價(他完全無藥可救)。但事實上,這樣二分法的想法,只會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死胡同而無法脫身。
遽下定論
例如,“我看到總經理和部門經理在低聲交談──我就知道,他們一定是在討論要解雇我的事,完了完了。”
有時候搞不好是因為自己心中有鬼先有了成見,一碰到狀況就容易胡亂下結論,完全不管證據是否存在,甚至是先有了定論,才來找依據,結果當然會莫名其妙地賠上心情啦!
過分強調負面信息
例如,“我做對了一次又怎麼樣?那不算啦,我還是笨得要死!”有些人對於自己的評分方式是“只看缺點,不看優點”。換句話說,對於自己所做的豐功偉業閉眼不看,認為“只是特例,不足為缺;然而要是過程中有些不盡完美之處,則是過目不忘,念念在茲。請你不妨也檢查一下,對自己以及他人是否也常常只挑缺點呢?
責任個人化
有些人則是過分勇於負責,習慣把周遭所有不愉快的事件,都歸咎於一己的不對,甚至於那些跟他們毫無關系的事情,他們也會挺身而出,擔下所有的責任。常常個人化的人,典型的口頭禅是:“這都是我的錯!”
規則太過僵硬
有人就是死腦筋,認為應該按照某些嚴謹規則來過日子,對自己如此,也要求他人做到。所以他們常把“你應該……-”“我不可以……-”“我必須……-”等口頭禅掛在嘴邊,像這樣被許多固定規則包圍的人,就很容易因為“應該”發生的事都沒發生,而覺得生氣或懊惱。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擺脫哈哈鏡,讓自己的想法恢復正常面貌?其實不難,只要你一意識到自己又冒出了扭曲變形的念頭,就立刻在心中大喊“暫停”,然後換上一些新的想法,來挑戰原先的不合理念頭。
例如,今早開會,你做完了業務簡報,接著開口的經理卻對你的簡報內容表達不同的意見,於是你的反應是:
(1)“唉!我真是一無是處,我應該要讓他滿意的。”(二分法,僵硬規則)。
正確的想法是:
“這個案子本來就可能引起一些爭議,經理有不同的意見是可預期的,這並不代表我的能力不夠好!”
(2)“這一陣子以來他都在找我的麻煩,我就知道他看我不順眼……-”(強化負面訊息,遽下結論)。
請快快轉個想法:
“經理最近被老總盯得很緊,壓力不小,對?-都火氣大了些,這個案子他不同意,並不代表他就不喜歡我。”
只要經常如此練習,你就再也不會庸人自擾,為著莫須有的念頭傷透心力,當想法還原,心情自然就海闊天空。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