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風俗習慣 >  >> 民俗風俗

俄羅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俄羅斯族的來歷習俗

為什麼原創的俄羅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俄羅斯族的來歷習俗 常識可以成為熱門呢?關於俄羅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俄羅斯族的來歷習俗的常識需要注意哪些內容呢?更多精彩的與俄羅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俄羅斯族的來歷習俗相關的常識內容就在12867常識網風俗習慣欄目頻道,希望這篇關於俄羅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俄羅斯族的來歷習俗的信息可以為您解答疑問。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屬於東斯拉夫人中的一個族群。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在中國,俄羅斯族總人口為15609人。俄羅斯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等地共約1.4萬人,占俄羅斯族總人口的89.40%。

俄羅斯族的宗教信仰

俄羅斯族多信仰希臘正教,與國外的俄羅斯人的一樣。

我國的俄羅斯人最初信奉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了其靈魂還在。近代,他們多已改信希臘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來越多。俄羅斯族宗教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在家中做晨禱和晚禱,一種是到教堂去聽神父宣經布道。做祈禱時,在胸前畫十字,希臘正教徒在畫十字的橫道時是先右後左,有別於天主教的先左後右。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克拉瑪依、烏魯木齊黑龍江的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都有俄羅斯族建造的希臘正教堂。

希臘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認羅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權力。主張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洗禮節等。希臘正教的聖誕節開始於1月7日。新年剛過,接踵而來的就是俄羅斯族喜愛的聖誕節(Рождество)。希臘正教聖誕節的節慶活動總稱為“святки”(聖誕節節期),從1月7號起持續兩周,到主顯節結束。

俄羅斯族的飲食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在許多方面保留著早期在俄國生活的傳統習俗,同時又深受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為列巴俄式煎菜。俄羅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黃油的面包;午飯是面包,菜;晚餐較豐盛,多是米飯、炒菜,或是抓飯、面條等。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煎、烤、炖、炸、煮等烹饪習慣,又吸收了漢族以及其他民族飲食文化的長處和經驗,俄羅斯族的飲食依然保持著傳統風味,他們制作的面包、糕點品種繁多,味道鮮美。他們特別喜歡吃黃瓜、西紅柿等營養豐富的蔬菜。他們制作的拌有牛奶、雞蛋、黃油、果醬的點心為當地其他民族所仿效。俄羅斯族牧民家庭生產的熏腸、熏火腿和小香腸深受各族人民的歡迎。

俄羅斯族人喜愛飲酒,善於制做各種食品和飲料。著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做啤酒。俄羅斯人稱啤酒為“畢紅菜湯瓦”,自制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羅斯族人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列巴(一種較硬的面包)和煎餅,副食有肉、雞蛋、灌腸、牛奶、黃油等,他們喜歡吃俄式夾餡面包和無餡面包及各種糕點,喜歡吃烤鵝、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雞蛋腌豬肉片等俄式熱菜,喜歡吃黃瓜、西紅柿、土豆、胡蘿卜、圓白菜等蔬菜。愛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種菜蘇波湯、白酒(伏特加)和自己釀制的醇香甜美的啤酒。他們的日常飯菜主要有俄羅斯風味的黑列巴、布拉其尕、魯列特、古力其、比羅哥、蘇波、尕德列得、土豆燒牛肉、比羅什給、布裡內、阿拉叽等。

黑列巴是一種面包,是俄羅斯族最古老、最尊貴的食物。它的作法不同於一般面包的烤制,制作時先將酵母在溫水盆中化開,然後加糖鹽各一勺,再加入適量的干面粉攪拌成糊狀,放置在較暖和的地方使其發酵,待盆裡的面糊成泡沫狀時,再加入干面粉和成團繼續讓其發酵。等面再次發酵後,取出來揉成圓形或長圓條,放進烤盤蓋上蓋布再使之發酵,然後才放入烤爐或烤箱中烤熟,等其冷卻後食用。

布拉其尕也是一種面包,是用面粉、奶油、砂糖和雞蛋等原料攪拌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酥軟香甜,營養價值很高,是俄羅斯族人常吃的一種早點。

“比羅什給”在俄語中是“餡餅”之意。作法是:先將米飯蒸熟,牛肉切碎炒,放蔥頭及花椒、大料等調料。然後把炒熟的牛肉與米飯混在一塊攪拌成餡,和好面,用手拍成很薄的皮,包上餡,又拍成扁形的餡餅,烘烤至熟。

“蘇波”在俄語中是“湯”或“湯菜”之意。是俄羅斯族人最普通、最常吃的一道湯菜,分葷素兩種。尕德列得,又叫紅焖肉餅,是用牛肉或羊肉、土豆、雞蛋、干面包等原料制作而成,略帶酸味,香而不膩,色澤亮麗,深受俄羅斯族人喜歡。

俄羅斯族的婚俗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征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復雜。舉行婚禮要事先通知親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請不來,則被認為是一種失禮行為,會引起主人的不悅。婚禮先在女方家舉行,來客用餐、唱歌、跳舞,熱鬧一陣,結束後,由男方親友及新郎組成迎親隊伍到女方家去迎親。迎親隊伍快到新娘家門口時,女方的親友把大門關上,並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開門錢,給錢後新郎才能進女方家的門。按照傳統習俗,新郎新娘還要到教堂去舉行證婚儀式,新娘身穿白色禮服,頭戴桂冠,與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詢問男女雙方是否同意結為夫妻,在雙方肯定答復之後,雙方要交換定情的信物,然後由神父誦念規定的祈禱經文,並對新婚夫婦祝福。儀式完畢,由男方家宴請親友和賓客,接著舉行舞會。晚上還要仿照漢族人的習慣,鬧一鬧新房。

俄羅斯族人的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父親是家長,掌管家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以後,另立門戶,獨立生活。父母死亡,遺產由兒女共分。希臘正教是禁止離婚的,俄羅斯族人受希臘正教的影響,一般很少離婚。

俄羅斯族嚴禁叔伯姑表兄妹等近親結婚,但不限制與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們主要通過戀愛自由結合,雖然也有包辦婚姻,但不占主導地位。

俄羅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組成。女人結婚後,一般隨夫姓,也有男的隨女姓或雙方都不變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稱呼未成年人。對成年人通常稱本名和父名,對平輩親各或晚輩,可直呼其名;朋友間在非正式場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俄羅斯族的節日

俄羅斯族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歷的元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稣降生。這一天俄羅斯人到教堂祈禱後,家人們聚在一起慶賀。每年3月21日是希臘正教徒紀念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的復活節。復活節前40天,教徒們要齋戒、素食。復活節那天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每年復活節後50天為降靈節。降靈節亦稱聖靈降臨節,是希臘正教紀念耶稣門徒領受聖靈的節日。主要有“復活節”、“聖誕節”、“舊歷年”、“清明節”、“主領洗節”等。

復活節: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復活節”又叫“帕斯喀節”,是為了紀念耶稣死後復活,沒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間。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頓飽飯,其余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吃葷,只吃素,戒期也不許唱歌跳舞。不過除了老人和教徒,我國很多俄羅斯族人已經不再守戒了。過節這天,每家除准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准備煮熟的彩蛋(復活節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塗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每當客人來到,主人就分一個彩蛋,以象征生命的昌盛。節日期間人們要以上好的點心、餅干款待來客,親友們互登門祝賀,青年男女則載歌載舞,跳起節奏強烈的俄羅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風琴,盡情歡樂。每年復活節後50天為降靈節,降靈節亦稱聖靈降臨節,是希臘正教紀念耶稣門徒領受聖靈的節日。

聖誕節:聖誕節也是我國俄羅斯族人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是為了慶祝耶稣的誕生。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每年俄歷的1月7日舉行,聖誕節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稱為聖誕前夜(сочельник),西方稱為平安夜。在聖誕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開齋。聖誕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習慣要吃聖誕鵝,這是聖誕晚餐必不可少的。人們將買回來的鵝腹中填入蘋果、面包和過了油的蔥頭,加入各種作料,烤熟食用。當節日來臨時,俄羅斯族人都要用柏樹或松樹布置成華麗的聖誕樹,准備豐盛的節日食物。晚上團聚時,裝扮的聖誕老人要給大家贈送聖誕禮物,還要舉行唱詩會。聖誕樹至今仍是新年和聖誕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聖誕枞樹(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аяёлка),也叫聖誕樹,常用杉、柏之類呈塔形的常青灌木做成,象征著健康長壽。教徒在聖誕前夕開始布置聖誕樹,並一直擺到1月14日(即俄歷的舊歷新年),而非教徒則在新年的前夕布置聖誕樹(新年枞樹)。裝飾新年枞樹的風俗從18世紀開始盛行於歐洲。傳說神在新年時藏在常青的松樹裡,為敬奉他們,必須為他們准備禮物。新年枞樹上掛滿各種各樣的禮物就是這麼來的。在家庭中裝飾聖誕樹是全家老少最為開心的時刻。人們在聖誕樹上掛上用錫紙包的水果和糖及用錫紙剪的各種動物,把買來的長串彩燈、彩珠繞在聖誕樹上,樹下藏著父母送給孩子們的禮物。有的家庭還專門請聖誕老人(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дед,也叫Ёлочныйдед或Дед-Мороз)給孩子們送禮物。聖誕老人和他的孫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是新年最主要的人物。聖誕老人是西方童話故事中善良慷慨的化身,最能吸引千千萬萬顆純潔童心的是他背著的那只大禮物袋,他給孩子們溫暖和歡樂。每年聖誕夜,聖誕老人乘著鹿拉雪橇從北方來,從煙囪進入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悄悄地把禮物裝在新長筒襪裡或塞在枕頭下,給孩子們一個意外的驚喜。而雪姑娘則是青春常駐、快樂永存的象征。聖誕老人和雪姑娘大都是青年人扮演的,由孩子的父母電話預約,前來恭賀新年,贈送禮物。

報喜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歲時活動,一般在農歷三月上旬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聖母瑪利亞在這天領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稣。節日期間人們要進行各種慶賀活動。三月四日孩子們把烤好的百靈鳥形狀的餅干帶到田地裡,拋向天空,然後再接住,以示迎春。婦女們於三月九日把一塊亞麻布鋪在村外的地上,擺上一個大圓面包,請春天母親享用。姑娘們則用紙或布扎成各種小鳥,用繩子拴的折下的樹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頂、柴垛等較高的地方,搖動樹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於三月二十五日慶祝報喜節,因為這時春天已來臨,候鳥也已返回。在這一天,人們唱迎春歌。

洗禮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公歷1月19日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耶稣曾三次顯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禮時,“聖靈”和鴿子降在他頭上,顯示他為上帝的兒子。希臘正教注重這次顯聖,定於公歷一月十九日為此節日。洗禮本是基督教的一種入教儀式。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江河裡破冰取“聖水”,有的人還要跳進冰窟窿裡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風俗習慣是占卜時間,尤其是女孩子們要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豐收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農祀活動,每年公歷十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在地裡留下最後一束小麥,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然後擺上面包、鹽和奶酷等供品,表示感謝大地的恩賜,祈求來年獲得更大豐收。

謝肉節:又稱“送冬節”,新疆等地俄羅斯的傳統見時節日。時間由原來每年的公歷2月底或3月初改定為大齋(希臘正教的齋戒日期在復活節之前7周開始,無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於每年的3月22日或晚於4月25日)前的一周舉行。節期為七天。按照民間習俗,節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內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寬恕自己的言行。在謝肉節期間,家家戶戶大擺酒宴,因為在謝肉節過後的齋戒期內不能吃葷和喝酒。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 ·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 ·景頗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溫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烏茲別克族 ·門巴族 ·鄂倫春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漢族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