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創的塔吉克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塔吉克族的來歷習俗 常識可以成為熱門呢?關於塔吉克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塔吉克族的來歷習俗的常識需要注意哪些內容呢?更多精彩的與塔吉克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塔吉克族的來歷習俗相關的常識內容就在12867常識網風俗習慣欄目頻道,希望這篇關於塔吉克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塔吉克族的來歷習俗的信息可以為您解答疑問。
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國的少數民族,人種屬於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紀分布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操伊朗語的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分為色勒庫爾塔吉克語和瓦罕塔吉克語兩種方言。由於民族交往頻繁,新疆許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
塔吉克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塔吉克族的來歷習俗
塔吉克族的民族歷史
塔吉克族人口雖少,卻歷史文化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據民間傳說,該詞的原意為“王冠”。據考古發現,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這些操東部伊朗語的部落,就已分布在我國新疆南部地區,其中分布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東部地區,就是我國塔吉克族的先民。公元前2世紀,張骞出使西域,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管轄。塔什庫爾干地區屬於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咽喉。塔吉克族先民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並發展自己。公元2~3世紀,在塔什庫爾干一帶出現了蠍盤陀國,竭盤陀人是中國塔吉克族的遠祖。法治在3~4世紀,他們已經得到發展,灌溉農業,過半農半牧生活。蠍盤陀國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以來自於南亞次大陸地區的小乘佛教為國教。唐朝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開元(713~741)中,在此設“蔥嶺守捉”戍所。公元8世紀,蠍盤陀國消亡。公元9—16世紀,塔什庫爾干地區先後受來自於南部的、崛起於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喀拉汗王朝、西遼、蒙古元朝和察合台汗國的管轄。特別是從10世紀開始傳入喀拉汗王朝境內的伊斯蘭教,對塔吉克人的影響強烈,以致後來成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明朝後期,在色勒庫爾的中心地帶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從17世紀後期到19世紀,帕米爾高原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許多塔吉克人遷入色勒庫爾,逐漸成為中國的塔吉克族。17世紀中葉,清朝統一全國,對塔什庫爾干,沿用元朝的名稱“色勒庫爾”,建置色勒庫爾回莊,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管轄。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強了塔吉克族地區同南疆維吾爾族地區經濟與文化的密切聯系。
塔吉克族的民族飲食
塔吉克族最喜歡的食品為抓肉、牛奶煮米飯和牛奶煮烤餅。塔吉克族飲食的內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們的經濟狀況、生活需要和民族特點。牧區的飲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為主;農業區則以面食為主,奶和肉食為輔。面食主要是用小麥、大麥、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馕。他們的飲食品種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馕、酥油澆馕、抓肉、抓飯、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
塔吉克族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農區和牧區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結構上略有不同。農區以面食為主,牧區以肉食為主。喜歡將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制成主食。如顯爾克魯齊(奶粥,將洗淨的大米加牛奶煮成的粥),或西爾太裡堤(奶面片,用牛奶和面,然後擀成薄片,再用牛奶煮熟)牛奶煮烤餅均離不開牛奶。塔吉克族民間獨具特色的食品如布拉馬克(奶面糊)、哈克斯(油面糊)、泰勒提(酥油泡馕)等都是用牛奶加面粉,或酥油加面粉制成的。其他許多日常食品,因受維吾爾族的影響,其做法大體上與維吾爾族做法一樣。如面粉制作的烤馕,大米加羊肉、羊油、胡蘿卜等做成的抓飯等。塔吉克族在日常飲食中,都很注重主食,不太講究副食,很少吃蔬菜。一日三餐,早餐是奶茶和馕,午餐是面條和奶面糊,晚餐大都吃面條、肉湯加酥油制品。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歡用清水將較大的肉塊煮熟,然後蘸鹽吃,認為是原湯原味,民間把這種食肉的方法稱為“西爾烏”(手抓羊肉)。此外,那仁(肉塊加面片或將牛奶、肉湯混制加面片)、“阿熱孜克”(油餜子)、油餅、奶干、奶疙瘩、奶皮子也是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塔吉克族日常飲料多習慣於飲用奶茶。
按傳統習慣,一日三餐的飲食安排、各種食品的制作,均由家庭主婦承擔,一般男人不需插手。進餐時,在地毯上鋪飯單(布餐巾),就餐者圍其四周,長輩坐在上座,菜飯按座次先後遞送。
塔吉克族的宗教信仰
居民普遍信仰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清真寺很少。教徒不封齋,不朝觐。一般群眾僅在節日禮拜。宗教首領稱“依禅”。各戶教徒世代信從某一依禅及其世襲的繼承者。
鷹與塔吉克族人的關系非常密切。塔吉克人的民間舞蹈名之曰“鷹舞”,其基本動作完全是模仿鷹的動作。
最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樂器是鷹笛,這是由鷹的翅骨制成的。塔吉克族人中廣泛流傳著有著鷹的各種傳說故事。在這些故事中,鷹總是與塔吉克人生死與共,息息相關,在危難關頭,鷹總是挺身而出,犧牲自己,為民眾創造幸福。在一般塔吉克族人的觀念中,鷹也是勇敢、正義、忠貞、純潔的象征。可以推測,鷹是塔吉克族先民崇拜過的動物圖騰,塔吉克文化中與鷹有關的這些文化現象正是遠古塔吉克族先民鷹圖騰崇拜的遺存。
塔吉克族宗教界的著名人士認為,我國塔吉克族在公元10世紀即信仰伊斯蘭教,塔吉克族是我國唯一的信仰伊斯瑪儀教派的民族。
塔吉克族的民族節慶
民族和宗教的節日有古爾邦節、乞脫乞迪爾愛脫(春節),巴羅提節、肉孜節、台合木茲瓦目脫節(播種節)、茲完爾節(引水節)等。塔吉克族的節日都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如乞脫乞迪爾愛脫(春節),時間在每年青草就要萌芽的公歷3月。家家大搞衛生清潔工作。一清早,由小孩牽一黃牛到屋內繞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面粉,喂少許餅後牽出。接著,全家魚貫而入。然後互相幸訪祝賀。婦女們要給來賓的左肩上撒面粉,以示吉祥。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歷每年8月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制燈燭,故稱之為燈節。
燈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歷每年8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制燈燭,故稱之為燈節。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桿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願真主降福保佑平安。儀式結束,阖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後插到屋頂上,它被稱為“天燈”。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仰望“天燈”,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