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風俗習慣 >  >> 民俗風俗

羌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少數民族羌族的來歷習俗

 

羌族,自稱爾瑪,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古老民族。現在中國官方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部、綿陽市的北川縣、平武縣等地。現有人口約30.6萬人(2000年)。羌族地區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萬物有靈,多種信仰的靈物崇拜。

羌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羌族的來歷習俗
首部羌族電影《爾瑪的婚禮》上映 天仙妹妹主演

羌族的民族歷史

迄今為止,我國境內發現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時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關於民族(或氏族、部落)稱號的文字,即“羌”,是中國人類族號最早的記載。

《詩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後,居三危,今疊、宕、松諸州皆羌地。”《史記·五帝本紀》雲:“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

仰韶文化末期(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游出現了炎、黃兩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不同表達,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頭戴羊角頭飾之人,代表以羊為圖騰的起源於我國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晉語·國語》:“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炎帝屬古羌族部落,部落眾多。

在後來的戰爭中,炎帝部落大部分與黃帝部落互相融合,成為華夏族(今漢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則西行或南下,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成為漢藏語系漢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納西族等等。

約公元前2100年,善於治水的古羌後裔,華夏族人大禹繼任部落聯盟總首領。史記記載: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颛顼之孫也。禹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別家鄉的大山,開始了漫漫治水之路。他專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戰績顯赫,民間還有大禹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傳呢!大禹王後來破除了“禅讓制”,傳位於其子啟,史稱“夏啟”。啟即位後聯合諸部落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告城鎮)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正式的國家,歷傳500多年。

漢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國,地轄今西昌、甘孜、雅安、樂山一帶,國都在寶興縣靈關鎮。西漢時西北地區的漢陽(天水)、金城(蘭州)、安北地、隴西五郡羌族人口達259990戶,1001802人。到了東晉十六國時期,西北氐羌人建立了成(成漢)、前秦、夏、後涼、後趙等國家,但都只是昙花一現,生命力不強,影響不大。

公元881年(唐代末期),黨項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內蒙與陝西交界處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權,轄夏、綏、銀、宥四州。夏國是以陝、甘、寧、青一帶的黨項羌族為主體,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內組建的國家。黨項羌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族,以拓跋氏最強,起群首領導作用。後因受吐蕃不斷的侵犯和騷擾,向唐朝政府申請內遷於陝西、寧夏一帶。

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繼位,號夏景宗。至此,大夏國立國346年,於公元1227年滅亡,其後裔在今阿壩州理縣桃坪鄉、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四川古為巴蜀國,夏代屬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蠶叢(故居蠶陵,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疊溪鎮,遺跡毀於1933年8月25日15時發生的疊溪大地震)稱王。李白在《蜀道難》裡吟詠:“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還建有冉駹(發音與“Rrmea”幾無差別)國,乃今日30萬羌人之故居地,統轄區域包括今四川阿壩之茂縣、汶川、理縣、黑水、松潘、九寨溝、馬爾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壩、紅原、若爾蓋等縣地。三國時(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稱都安縣、齊基縣、灌縣)、彭縣(古稱白馬縣、興樂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古稱石泉縣)、青川縣(古稱廣武縣)、平武縣(古稱剛底縣)、甘肅文縣(古稱陰平縣)。漢代羌都在今茂縣鳳儀鎮。

此外,古羌之種還有姜氏戎、先零羌、燒當羌、鐘羌(鐘存羌)、勒姐羌、卑喃羌、當煎羌、罕羌、且凍羌、虔人羌、牢姐羌、封養羌、鄉姐羌、燒何羌、鞏唐羌、全無種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發羌、婼羌、西夜、蒲犁諸羌、阿鉤羌、牦牛羌、參狼羌、青衣羌、白馬羌、白蘭羌、可蘭羌、宕昌羌、鄧至羌、汶山羌、黨項羌、白狗羌、哥鄰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羅打鼓羌、楊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鄰羌、臨塗羌、涉題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維(威)州羌、蠶陵羌(昔衛羌)等百余種羌支,此不贅述。

不管怎樣,他們是華夏族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發現為證,也為中外學界認同。秦人還有一部分是西周滅亡後留在陝西的周國遺民,秦公受周王命西伐,納其為民。而秦公滅戎國十二,是以國內有大量戎人。再者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後招引無數關東之民入秦為民。因此所謂秦人就是戎人的說法是錯誤的。秦人一度風俗戎化,但仍以以“華夏”自居,等到了戰國時又與中原華夏族融為一體。秦始皇建國後東遷陝西鹹陽,史記等史料記載,秦始皇晚年迷信,聽信了方士所謂的“亡秦者胡也”。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實之初縣。

羌族的傳統節日

羌族的傳統節日就是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根據地方的不同,又有“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還原節”等多種叫法,但名稱不同,內容卻完全一樣,都以慶祝豐收和感恩還願為主要內容,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持續三至五天。還有就是祭山會,這是羌族獨有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一。這是一種祈祝豐年的活動,到了這天,每家每戶的房頂上插著杉樹枝,室內的神龛上掛著剪紙花,點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時,宰羊作祭品,巫師敲著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詩。當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鍋莊舞,祈求年景豐收

節日禮祭

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正如一首羌諺所雲:“無酒難唱歌,有酒歌兒多,無酒不成席,無歌難待客”。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釀制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種被稱為蒸蒸酒的飲料是將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釀制而成,飲用時既有酒香又能頂飯,類似漢族的醪糟。無論年節或待客,羌族都以“九”為吉,故宴席時都要擺九大碗,菜肴與川菜相同。炖全雞,習慣於用竹簽撐起雞頭,使之昂起。以雞頭飨上賓(如舅父等)。

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荞面餃,有的還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進行各項節日活動。祈禱豐收的祭山會是全村寨的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准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馍去赴會。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屆時會首要備好1只黑公羊、1只紅公雞、1壇咂酒、3斤豬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定擺好,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並將山羊宰殺後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稱“散分子”。最後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嘗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備好“回門酒”,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即在回門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給新郎用四尺長的筷子,而且還要在筷子的後面加幾個用馬鈴薯做的筷子墜,要新郎使用這種筷子,隔著幾盞油燈去夾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為筷子長,夾不起菜,或油燈燒著下巴,就要被罰酒,這種活動既是節日聚餐,也是一種娛樂。

羌族的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面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糍粑,稱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卜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腌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為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肴。有的還將豬血與荞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裡加鹽、花椒等扎緊、風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壇內,發酵7—8天後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壇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為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點,常在火塘上支起一個鐵三足,做飯時將鐵鍋放在上面加熱,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鐵三足還要在上面鑲制銀飾。

羌族的婚俗

過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沒有選擇配偶和自由戀愛的權利,因幼小時即由父母代訂婚約,甚至指腹為婚。擇婚時,講究門當戶對和親上加親。在結婚年齡上往往女大於男,因此,羌族地區流行著這樣一首民謠:“六月麥子正揚花,丈夫還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長大,落了葉子謝了花。”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屆時,娘家則要備好“回門酒”,親友則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

種“女兒麻”是羌族的獨特婚俗。在羌族無論多麼美麗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愛情的土地上播種“女兒麻”,是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的。羌族的青年男女相識相愛並定親後,待嫁的姑娘就要開始准備種植女兒麻了。屆時,待嫁的羌族姑娘則要在山坡上選定一塊荒地,進行開墾。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 ·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 ·景頗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溫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烏茲別克族 ·門巴族 ·鄂倫春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漢族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