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97萬余人(2000年),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荔波、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縣(市)。其余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布依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布依族的來歷習俗
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創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廣,現在通用漢文的較多。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的歷史較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紅水河流域還是中國最重要的林區之一。
布依族的歷史
布依族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系。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成立後,才稱為布依族。
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壯族主要生活在廣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貴州。如今布依族人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干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也有人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布依族有淵源關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曼”,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共同自稱,統一用“布依”作為民族名稱。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歷朝都有反抗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農民起義斗爭,在近代史上,又進行過反對外國教會,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民族。
布依族的宗教習俗
布依族過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節日都要進行祭祀活動,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為隆重,於農歷2月選兔日或虎日開祭,各戶要奉獻雞蛋和豬肉祭神,祭畢全寨人就地聚餐,以祈望豐收,全寨平安。
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數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許多祭日,要祭山神,樹神等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過節都節祭祀。
相傳為“牛王菩薩”生日,當天要讓牛休息。一些地方用黑糯米面粉或白糯米面粉染黑後摻水拌和,將牛角塗黑,然後把牛牽到水邊,讓牛看到自己的影子,使之"知道"犁田工作即將結束,再加上一把勁便可休息。有些地方不用黑面粉而用石灰漿把牛角塗白。
相傳為“龍王”曬龍袍日,當天富裕人家把好衣物拿到屋外曬。一般人家都做糯米飯或糯米粑吃,老年人飲酒講故事,年輕人到山坡草地上唱山歌。
“撒秧粑節”為西涼鄉布依族特有的節日,,時間訂在每年撒秧(谷雨)後的申(猴)日。當天各家帶粽子,酒肉,香燭紙錢到田邊祭供"菩薩",祈求風調雨順,滅絕害蟲,五谷豐收。
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許多神祇和菩薩亦受到敬奉。在老董上寨發現的一本《打保符開壇書》中,所列舉的神、佛就有玉皇大帝、三清大道拾極高真神、敕封解斗母娘娘、下壇五猖兵馬神、太白星君、文昌帝君、關勝帝君、釋迦如來、觀音勢至、十八羅漢、唐僧、孫悟空、山神、土地、灶君、姜子牙等。但村寨中找不到1座寺廟,也沒有專業的神職人員。
文化藝術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唢吶、月琴、洞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大歌和小歌是流傳於黔南的具有多聲部結構的兩種歌唱形式;盤歌則用唱歌來盤問對方,隨機應變互相問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諺語和詩歌等。由農家自己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黔西南地區的布依族音樂“八音坐唱”有“聲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稱。
布依族的飲食特色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地區貴州省一帶。其余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的歷史較為悠久。
布依人閒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焖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谷飯)、苞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說。貴賓來家做客,殺狗款待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准是“頭黃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腸、花江狗肉都馳譽一方。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
冷菜、“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鹹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干、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制作的風味菜肴。還善於調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鮮酸辣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區有一種茶不僅味道別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聽,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熱炒後保持一定的濕度,然後把茶葉一片一片疊成圓錐體,曬干,然後再經過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圓錐體的姑娘茶了。姑娘茶不僅形狀優美,而且質量精良,是茶葉中的精品。這種茶葉只贈親朋好友。在談戀愛或訂親時,由姑娘贈送給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這就是姑娘茶名字的來歷。
主食
主食多以大米為主。民間喜歡用一種專門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飯。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並常當成改善生活或調劑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布依人嗜酸辣,酸菜,酸湯和辣椒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還有血豆腐、香腸、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制作的風味菜肴。
腌菜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鹹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葷菜中,狗肉、狗灌腸和牛肉湯鍋為上肴。(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經救過其祖先)在宰豬時布依族習慣在血盆中先放較多的食鹽,然後與豬血一起攪動,防止豬血凝固,把蔥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燒湯,待湯冷卻至室溫,與豬血一起攪拌稀釋,存放至凝固,即可食用,稱為“生血”或“活血”,作為待客的最好菜肴。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歡用黃牛做菜。
迎客酒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戶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便當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游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傳統小吃
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特別是居住在雲南的布依族,善做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過節,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黃飯花、染箪花等各種植物枝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布依族的婚禮
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說法。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歷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一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個別現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嚴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解放後,像大多數民族一樣,廢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戀愛,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歡借助年慶節俗、趕集和集體聚會的時機,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通過談天說笑和唱歌對調,傾訴或表達彼此的感情。當一個男子看上某一個姑娘時,按照傳統,必須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則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紹。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單獨相約到幽靜處進一步對唱山歌,表達情,直到雙方互贈信物,就表明他倆已盟誓終身了。
訂婚時,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並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類的禮品(在禮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傳統節日而見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則說明此家人正籌備喜事准備迎娶女方了)。如對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則要將男女雙方的“八字”互為“效驗”,只要“八字”相符,則可擇定結婚日期。這一帶地區送彩禮的數額,特別講究“六”或“雙”數,據說是取“六”即祿的諧音,以表示婚後雙雙有祿必有福之意。結婚時,新郎不迎親,只請幾個相好的男女青年代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撐傘步行至男家,個別也有騎馬、坐花轎的。結婚當天新婚夫婦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區一帶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稱為“坐家”的習俗。有的要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後才長住夫家。雜居區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這一風俗。
貴州都勻的布依族在鬧新房中,有個“唱荷包”的習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對,一個唱,一個幫腔。必須唱滿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個荷包。荷包裡一般裝著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貴子,由女方家的“送親婆”帶來。
布依族的傳統節日
布依族傳統節日除大年(春節)、端陽節、中秋節基本與漢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節”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日。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個別地方有“撒秧粑節”,“小年”,"臘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過漢族節日。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過大年(即春節)。從除夕過到十五。除夕前要殺年豬、舂糯米粑粑、備各種蔬菜。雲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習慣;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須吃雞肉稀飯,民間稱血米粥。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飯前儀式,相認的雙方飯前儀式必須完全一致。年節期間還要舉行許多娛樂活動。
跳花會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二十一舉行。“跳花會”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規模盛大,參加人數過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訂終身。每逢節日,小女娃們都穿著艷麗的花邊衣服,鎖著極好看的盤花紐扣,小伙子們穿著對襟衫,系著留須的腰帶,吹著木葉、一個個滿面春風。熱心的阿妹們為小伙子們牽著馬,從五村八寨,從那看不見的半山腰,趕到跳花會地點,那是一個平坦的大草地,旁邊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北面是滿含花苞的桐樹林。那裡到處是人喊馬嘶,笑語喧嘩,少說也有幾千人。牛皮大鼓迅雷般地響震空谷,時快時慢,時抑時揚,加上锵锵的饒钹聲,令人陶醉!場上,男女青年這時一群,那裡一堆,翩翩起舞,唱著古老的歌,歌聲美妙,舞步輕盈,坐在河岸邊吹“嘞友”、彈月琴,吹木葉,談情說愛的青年們,一雙雙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對方表示著熱烈的愛情,倒影搖搖,又是一番風味。緊靠著桐林邊,搭著一個台子。那裡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戲,內豐富多彩,整個草坪上充滿著歡快、愉悅的氣氛。他們唱呀跳呀,不知不覺太陽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們依依不捨地騎上馬,陸陸續續地離開了草坪。
跳花會又是年輕小伙子和姑娘們的搭橋會,他們在草壩上播種了愛情,到了節日的最後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結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會結束了。二十二日是“牽羊”日,意思是訂婚約,青年人把“羊”牽回家去(把姑娘帶回去相親),看看男方的家境,以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這一天,許多小伙子都去草壩把未來的妻子帶到寨上去。可是,害羞的姑娘們哪裡肯跨進對象家的門坎?只不過在寨子後面山頭上,叢林裡,偷偷地看一看對象家坐落何方,二十二日過後,就要做活了,春耕開始了,人們投入繁忙的春耕生產,為奪取來年糧、棉、糖的豐收,為建設山區,進行新的戰斗!
三月三
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相傳有一家三個親姊妹同嫁在一個寨子裡,日子過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孫,三家的外孫們聽說後都爭著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外公說,在三月初三那天,你們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帶到寨子路口,看誰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誰家去。這天,大女兒家炸了油團,二女兒家打了糍粑,三女兒家做了五色糯米飯,外公來到寨口,把三家的東西打開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澤鮮艷,味道清香,他最喜歡,於是就先去了三女兒家。從這以後,每到農歷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戶戶都要做花糯米飯來招待親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節。
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有的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的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歷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裡,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盆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祭祀後,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並有各種娛樂活動。
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群眾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飯菜,互相邀請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處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後各家派人到寨裡領取祭山神的牛肉。節日娛樂活動,以丟花包最為有趣。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不准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飛來飛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小伙子將長期保存。
“六月六”節已有悠久的歷史。其起源,各地傳說不同,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盤古”,在勞動中積累了栽培水稻的經驗,年年豐收,後來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新橫。一次兒子冒犯了母親,龍女一氣之下,返回龍宮,再不回來。“盤古”沒有辦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盤古死去,新橫從此遭到繼母虐待,幾乎被害。他忍無可忍,便上天控告繼母,並發誓要毀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繼母知道後,萬分後悔,終於與新橫和好,並於每年六月六日,盤古逝世這天,殺豬宰鴨,做粑粑、供祭盤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六月六日都舉行祭盤古,供祖先的活動,以示子孫延續、五谷豐收,年復一年,就形成了這個民族節日。
查白歌節
是貴州興義地區布依族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屆時有周圍10多個縣乃至雲南、廣西的各族群眾數萬人參加,規模可謂盛大。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