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容舉止:講究文明禮貌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個人只有從外表到本質都是文雅有禮,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文明的人。文明禮貌包括儀容整潔、舉止得體、用語文明、待人有禮等基本內容,其本質是對人的尊重。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只有形成尊重與被尊重的默契與和諧,才可能讓交際順利進行和持續發展。
文明禮貌是一切人際交往的基礎,同樣也是讓您的交際更具品位的基本要求。以應聘面試為例,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華固然重要。而儀容舉止方面的細節問題同樣不容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華固然重要,而儀容舉止方面的細節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如穿著要大方得體;坐進身體要略向前傾,輕易不要靠椅子背上;女士坐時要注意並攏雙腿,否則在穿裙子時,會尤其顯得難看;說話時手勢不宜過多,以免給人留下輕狂不羁的印象;正式面試時應杜絕吃東西,如嚼口香糖或抽煙等;喝水不宜出聲或不小心把水灑在桌面、地上;即便是打噴嚏,之前或之後都應該說聲對不起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文明禮貌方面的要求,看似簡單和瑣屑,實則是一個人修養品位隨時隨地、簡明而深刻的體現。
儀容舉止文明禮貌是一封四方通用的自薦書,一定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如果我們不注意平時就養成文明禮貌的良好的習慣,靠臨時的刻意表演只會弄巧成拙。
面對矛盾:保持理智態度
由於主觀或客觀方面的原因,我們常常陷入交際矛盾之中,這些矛盾是一些小是小非甚至無所謂是非的問題,可我們往往能躲過一頭大象,卻躲不過一只蒼蠅,原因就在於我們在矛盾面前,失去了冷靜的頭腦,缺乏理智的態度,魯莽沖動,意氣用事,結果不但沒有化解反而激化了矛盾,把原來容易解決的小問題變成了棘手難辦的大麻煩,使自己陷入了被動難堪的境地,也給他人帶來諸多不快。
艾森豪威爾的母親曾告誡他:”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這句話對我們處理交際矛盾是很有啟發意義的。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次,正當他與友人興致勃勃地高談闊論的時候,他的妻子突然闖進來大吵大鬧,並把一盆水潑在他的頭上,把他淋得像個落湯雞。朋友看到這個場面,不禁驚呆了,以為將會發生一場惡斗。
然而蘇格拉底並沒有發火,反而風趣幽默地說:”我早已料到,雷聲過後,必定是場傾盆大雨。”朋友聽了,都哈哈大笑,使本來尴尬的場面頓時活躍起來,蘇格拉底的妻子也慚愧地退了出去。一場似乎不可避免的家庭惡斗,在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關鍵在於蘇格拉底面對檢易令人發火的矛盾和難堪,保持理智的態度和風度,采用幽默婉轉而非針鋒相對的處理辦法,化尴尬為活躍,化被動為主動。如果當時蘇氏意氣沖動,一定要與妻子爭個孰非,斗個你輸我贏,那麼,與朋友的交談就勢必變成請朋友觀看一場家庭鬧劇,其後果的滑稽與可笑,令人難以想象。
交人交心:增強精神引力
人際交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把我們的精神生活提到日常事物的枯燥單調之上,賦予平凡的生活以意義,使得它具有一種精神投射是、溫和的超越、趣味的升華,要想交到知心的朋友,貴州省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養料,創造精神上的愉悅體驗,增強相互間的精神引力。
C·塞茨提出一個觀點,他說:”人們會接受任何一種變化,只要它創造了美感,至於它離開常的藝術外觀的藝術觀多遠是不重要的。美感是一種高尚的個人感覺,像依賴藝術家一樣依賴觀眾。”那些被傳為美談的”神交”,往往超越年齡、性別、地域、信仰等方面的限制,達到生死相依、驚審泣人的地步,令人不可思議又無限神往。實際上所謂”神交”,就是靈犀相通、相互吸引和促進的精神之交。
如羅曼·羅蘭23歲時在羅馬同70歲的梅森堡相識,後來梅森堡在她的一本書中對這段”忘年交”作了深情的描述:”要知道,在垂暮之年,最大的滿足,莫過於在青年心靈中發現和你一樣向理想、現更高目標的突進,對低級庸俗趣味的蔑視,為個性自由而斗爭時所表現現來的勇敢精神……多虧這位青年來臨,兩年來我得以同他進行最高水平精神交流,通過這樣不斷的激勵,我又獲得了思想的青春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強烈興趣……”心靈之交能把人際交往提升到如此美妙的境界,的確值得人們全身心地追慕和投入。
語言交流:滲透文化氣息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台灣演講集》中曾談到這樣一段經歷:台北一位優秀的中年企業家請我吃飯,他同時還邀請來幾位著名的學者政要,沒想到宴席間行雲流水般的話題終於拐到了讀書上,企業家神情一振談起讀《世界的征服者》一書的體會,在妙論迭出、精彩備至之間再也不願離開這個港灣,在場的每一位客人都有很好的文化感覺,僅僅是幾句詢問和附和,大家的心就在很高的層面上連成了一體。談話的主角是企業家,由他來談讀書,當然不會太酸澀迂腐。臨別時大家都感到今天晚上太有意思了。第二天又收到企業家送來的那本《世界的征服者》。秋雨感歎:”這座城市在杯盤夜色間居然能如此高雅,我從此對台灣企業家刮目相看。”由一本書引出的話題,使這頓飯充滿了文化氣息而且余味無窮。
比之那些”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胃出血”的湖吃海喝,秋雨先生的這頓飯無疑吃得文明。文雅、更具品位。文化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且為我們所喜聞樂見,激活生活中的文化沉澱或濃厚交際中的文化氣息,的確是讓您的交際更具品位的一種好方法。
禮尚往來:蘊含真情實感
來而不往非禮也,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中不可回避的事情,送禮送什麼這是一個頗費腦筋的問題。在我們日常的禮尚往來中,有一種”隆過而不殺不及”的現象,”隆”即高規格、富豪型,”殺”是儉省、從簡之意,不少人認為禮送得越多越大,越能交到好朋友,越能說明關系不一般,殊不知禮儀過度,作為表情達意手段的禮尚往來就變成了一種不忍受的負擔,如有人把請柬叫做”奉通知單”,把回禮叫做”還債”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古人有”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說法。
禮品只是一種形式或載體,真正的含金量在於其中是否蘊含深情厚意、真情實感。如阿敏大學時同寢室的好友小文生小孩了,親朋友好友都前去看望,鵝的打一個紅包,有的送小寶寶穿的衣服,有的送水果奶粉。阿敏為送禮的事動了一番腦筋,她是過來人,深知十月懷胎雖然辛苦,但要當好一個母親更屬不易,於是她買了一個母親的鮮花和一套新書《發現母親》送給小文,真誠地祝福她永遠像鮮花一樣美麗,並成為一名偉大的母親。這份特別的禮物令小文十分高興。此後兩人見面交流做母親的體會,常常說到那套書,雙方都從中受益匪淺。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