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藝流程
檢查水泥砂子質量,配合比試驗--技術交底--准備機械設備--基底處理--找標高--貼餅沖筋--攪拌--鋪設砂漿面層--搓平--壓光--養護--檢查驗收。
(2)操作工藝
1)基層處理:把沽在基層上的浮漿、落地灰等用鋼絲刷清理掉,再用掃帚將浮土清掃干淨,應在抹灰的前一天灑水濕潤後,刷素水泥漿或界面處理劑,隨刷隨鋪設砂漿,避免間隔時間過長風干形成空鼓。
2)找標高:根據水平標准線和設計厚度,在四周牆、柱上彈出面層的上平標高控制線。
3)按線拉水平線抹找平墩(60mmx60mm見方,與面層完成面同高,用同種砂漿),間距雙向不大於2m。有坡度要求的房間應按設計坡度要求拉線,抹出坡度墩。
4)面積較大的房間為保證房間地面平整度,還要做沖筋,以做好的灰餅為標准抹條形沖筋,高度與灰餅同高,形成控制標高的“田”字格,用刮尺刮平,作為砂漿面層厚度控制的標准。
5)攪拌:砂漿的配合比應根據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投料必須嚴格過磅,精確控制配合比。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要均勻。砂漿的稠度不應大於35mm,水泥石屑砂漿的水灰比宜控制為0.4。
6)鋪設:鋪設前應將基底濕潤,並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漿或界面劑,將攪拌均勻的砂漿,從房間內退著往外鋪設。
7)搓平:用大槓依沖筋將砂漿刮平,立即用木抹子搓平,並隨時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
8)壓光:第一遍抹壓:在搓平後立即用鐵抹子輕輕抹壓一遍,直到出漿為止,面層均勻,與基層結合緊密牢固。第二遍抹壓。
9)過程控制。水泥砂漿面層應在工藝流程和施工操作過程中進行施工質量過程控制。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