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是天氣返潮現象,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後,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後,容易產生水珠。
什麼是回南天?回南天如何防潮除濕
什麼是回南天
回南天是天氣返潮現象,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後,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後,容易產生水珠。
回南天現象在南方比較嚴重,這與南方靠海,空氣濕潤有關。“回南天”出現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濕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而濃霧則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回南天的防范方法有哪些
儀器法
防潮除濕還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動員家中一切有除濕作用的電器來降低室內的空氣濕度。如今,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調都有除濕的功能。不過,用空調來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的方式見效較慢,一般需要兩三個鐘頭,而且會使室內的人感到寒冷。若不滿意空調的除濕效果,不妨到商場購買專用的除濕機,見效較快但耗電也相對較大。此外,冬天人們用於取暖的暖風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室內濕潤的狀況,只是暖風機的有效輻射范圍小,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除濕效果。
早晚關窗
當潮濕的“回南天”來襲,大家千萬要記得緊閉家中的窗戶,特別是關閉朝南和東南的窗戶,不給窗外虎視眈眈的濕氣任何潛入的機會。防潮的最重要時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這兩段時間的空氣濕度較午間更高,若不及時關上門窗,水汽將嚴重滲透至家居的每個角落。另外,如果覺得門窗緊閉令室內空氣無法流通,建議大家在中午時短時間開窗通風。
掛干燥劑
如今,超市裡有不少專用於防潮除濕的干燥劑。最常見的是吸濕盒和除濕包兩種類型。不少吸濕盒具有各種香味,檸檬、薰衣草、甜橙等味道,可令家居滿室飄香,適合放在客廳、房間、洗手間和廚房等日常生活的大空間裡。當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將吸濕盒裡的物質取出,購買散裝干燥劑裝入盒中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以吸水樹脂和木炭為制作原料的除濕包則比較適合放置於空間較小的位置,比如衣櫃、鞋櫃等密閉的空間可以掛一袋除濕包以驅逐濕氣。另外,動手自制干燥劑也是一件頗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裝適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置於室內的各個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減緩室內潮濕的狀況。
回南天如何防潮除濕
緊閉門窗防潮除濕
除潮,首先要防止室外的濕潤空氣進入室內。在天氣濕度高和雷雨天氣不要開窗,中午時候空氣濕度處在最高值也不要開窗通風,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家裡有空調的一般都有除濕功能,立即啟動除濕功能過濾室內空氣,給空氣“脫水”,有效解決陰雨時段房間潮濕的問題。等霧氣散去大部分,或者出太陽時,再打開門窗,最好是開朝北的門窗。
高頻開啟家電防潮除濕
家用電器遇到“回南天”也變得十分“遲鈍”,家電要盡量放在通風處,提高使用這些電器的頻率,因為機器在運行時會產生熱量,這樣就能有效地驅散潮氣。長時間不用的家電最好每天通電一兩次,通過使用電器來產生熱量,排解家用電器的表面和內部零件的水汽。當電腦或者電視在不使用時,最好能做個保護罩,防止電器後部接觸濕潤的空氣而受潮。
電器每天開4小時防潮除濕
電腦、電視的防潮方法,就是在潮濕天氣裡堅持經常使用。因為電視、電腦中有大量的集成電路板,同時內部也很容易產生靜電而吸附灰塵,如果不經常使用的話,潮濕空氣感染後的灰塵一旦被電視、電腦吸入,就很容易造成短路或是燒毀元件等問題。王先生建議大家每天可將電腦和電視開機3~4小時。
除濕劑防潮除濕
不要在雨天整理衣物,以免潮氣入侵衣櫃;到超市裡購買吸濕盒、活性炭等放進衣櫃內,並且記得將衣櫃門關好;一些沒有晾干的衣服此時不要急著收回,放在通風的陽台處繼續晾干,家裡有干衣機或洗衣機有烘干功能的,可以將沒干的衣服拿去烘干;針對在“回南天”晾曬有異味的衣服,可以等到“回南天”過後,天氣晴朗時再將衣服重洗一遍,把衣櫃內的衣服取出來放在陽光下晾曬。
字畫放進樟木箱防潮除濕
字畫在潮濕天氣中是最大受害者,專家建議在回南天之前,就要用報紙包住字畫,放到密封的塑料袋中,放置的地方最好擺上樟腦丸、竹炭包、吸濕劑等東西。如果字畫較多,建議使用樟木箱放置,還可以防蟲。等到回南天完全過後,才可以打開密封袋,換報紙和包裝。如果發現字畫已經受潮,盡量不要急於自己處理。如果想當然地用干布擦字畫,容易越擦越花,很可能把字畫都擦壞了。
寵物防潮防皮膚病
一到“回南天”,寵物也會渾身不舒服。專家表示,在潮濕的環境中,寵物第一要注意的是避免皮膚病的產生。春季也是換毛季節,寵物厚實的冬季毛將要脫落,如不及時經常地梳理,不潔的皮膚會引起瘙癢,狗狗會以抓撓和摩擦身體來消除癢感,這就容易將皮膚弄破,易引起細菌感染。不潔的毛發又為體外寄生蟲和真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場所,引起皮膚玻因此主人要注意寵物毛發的梳理和清潔預防皮膚玻
再有,主人要注意愛寵的營養均衡,營養上去了,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一些營養均衡的主狗糧或貓糧。此外,還可以進補一些美發方面的產品,以此來讓毛發生長得更健康。
回南天引發的健康問題及預防方法
神經系統:潮濕天氣易抑郁
3至4月份是“春季抑郁症”高發期。春季抑郁症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人體內分泌紊亂,進而導致心緒低落,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天氣忽冷忽熱,忽干忽濕都容易影響人們的心理和情緒的波動,具體表現為睡眠不好、自控力差容易發脾氣、惰性增強等。女性、閒散人員、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比較容易在春季患上抑郁症。
預防方式:適當增加糖類攝入
對付春季抑郁症要加強日照和光照。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郁感。
其次,人們可以適當增加糖類攝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減輕抑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再有,可以適當服用復合維生素B類、谷維素等可調節精神情緒。在工作之余,到室外空氣清新、場地寬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練太極拳、跳健身舞等,都能調動情緒、緩解抑郁狀態。
呼吸道:感冒、過敏高發
“回南天”裡冷暖氣團、東西氣流交替頻繁,天氣特點為時而冬冷型,時而夏熱型;忽而干燥,忽而陰濕;氣壓也時高時低,很不穩定。對於早春風向驟變而帶來的冷暖、干濕、陰晴和氣壓高低的變化,人體生理機能常常會調整不及,常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玻。
如何預防: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早春嚴防“風脖貴在鍛煉,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風筝、打球等,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游。這樣能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對於過敏,不少老病號都知道服用抗過敏藥和遠離過敏原。過敏性疾病主要是由於肺脾功能失調,受外邪侵襲所致,預防應從源頭做起。
骨關節:老人防風濕
一些長期患有關節炎的市民,尤其是老人,對“回南天”比天氣預報還要靈驗,90%的關節炎病人對氣候變化敏感,空氣中的濕度上升,可使關節腫脹、疼痛加重,誘發或加重原有的關節疾患。
如何預防:常煲祛濕湯
首先是注意防濕,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環境比較潮濕,要注意做好防潮工作,例如,濃霧天氣時要關好門窗等;第二是注意保暖;第三是使用飲食調理,可以在煲湯時適當加入一些藥材,如薏米、木棉花、雲苓、淮山、扁豆、蓮子、蒼術等。
心血管:危害老年人健康
回南天氣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大,血管收縮強烈,造成血壓強烈地波動,對心髒產生不良影響;老年人免疫力下降,陰濕天氣裡異常活躍的病毒、病菌等微生物容易乘虛而入,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影響心髒的正常工作。此外,由於春天人們戶外活動較冬天明顯增多,血管對由靜止期到活動期的負荷量耐受性一時不適應,都會誘發心腦血管病的發作。
如何預防:七個“要”需留意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控制血壓。血壓的波動是疾病加重一個比較容易捕捉的信號。
二要重視防寒保暖。心腦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過早地脫去冬衣,防止氣溫變化引起血壓波動和受涼感冒。
三要合理調整飲食。
四要避免情緒波動,保持平和心態。使內髒器官活動及新陳代謝處於最佳狀態。
五要適度活動,保證睡眠。中醫認為,春主升發,肝主筋,堅持鍛煉,則能舒筋活絡,有益健康。
六要正確適度用藥。老年人的代謝功能減退,對藥物的耐受力降低,故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藥物。
七要及時就醫。老人出現不舒服時必須及早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皮膚:女性應防陰道炎
春天是婦科疾病的多發季節,宮頸疾並陰道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症都很容易在春季發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也更易在這個季節找女人的麻煩。而在這些疾病中,又以陰道炎最為常見。
如何預防:避免過度勞累
生活保持規律,避免過度勞累;避免穿透氣性能差的緊身褲、牛仔褲,穿寬松透氣的褲子;盡量不要穿紙內褲;不要頻繁沖洗陰道。如果發現自己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異常,陰部瘙癢、異味,請及時就醫。
肝髒:吃變質食品易患肝癌
回南天氣,此時食品很容易發霉變質。不慎食用了變質發霉的食品,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在濕熱的氣候中,花生、玉米等容易霉變產生黃曲霉素,已經有研究證實,黃曲霉素會促進肝炎轉變為肝癌。
如何預防:忌食鳥類和野味
在春季,肝病患者尤其是小三陽患者特別要注意忌食鳥類和野味。在春天這一肝髒病高發的季節,不要以形補形,否則肝火越吃越旺,也就是《金匮要略》中所說的:“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總之,在春季飲食上掌握一個原則,宜清淡、化濕、養陰,慎溫補,多吃豆類,以利尿、化濕。
回南天應如何保健
注意保暖:
春天天氣忽冷忽熱,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感冒,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過敏體質要注意避開花和植物等過敏原。
適當運動:
建議中老年人多選擇練內功。此外還可選擇每天散步30分鐘(平地行走),60歲以上的人,可以每天散步兩次,每次30~40分鐘。
調節飲食:
不能暴飲暴食,少吃易上火的食品,要多喝水,春季食物可多選辛、甘和濕潤之品,少用酸、滑、苦澀之味,另外要注意飲食衛生。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