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麼辦?治療中暑先分“陰陽”
問:這段時間天氣炎熱,稍不注意很容易中暑,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一防治中暑的方子:藿香葉、香薷、蒼術、姜半夏、白芷各10克,薄荷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分3次服。請問,該方是否真的有用?
答:中暑有“陽暑”和“陰暑”之分,治療前必須先弄清楚。陽暑常見於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或運動的人,症狀是頭暈倦怠、口渴身熱等,甚至會出現熱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陰暑通常是人們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例如身體很熱時突然進入空調房內,或在大汗淋漓時,進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飲品,這些都會引起皮膚毛孔收縮、身體難以散熱而誘發“陰暑”,簡單來說就是“暑熱在內、寒濕在外”,老人、小童、體質虛弱及久病者最易誘發。
該偏方中藿香葉有止嘔、清暑的功效;香薷有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的功效;蒼術可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姜半夏能降逆止嘔;白芷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薄荷葉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諸藥合用,具有芳香化濕、理氣解暑的功效,更適合陰暑人群。
對於防治陽暑者,可改用荷梗、西瓜翠衣、麥冬各15克,石斛、知母各10克,茯苓、薏米各20克,加上適量大米,一同煮水飲用,可起到滋陰降火、健脾解暑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