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面神經炎藥膳
防治面神經炎十藥膳方
本病是一種常見的周圍神經疾病,多發生於青壯年,目前發病原因不詳,可能與病毒或風濕性損害有關。麻痺症狀,常只發生於一側面部,表情動作消失,前額無皺紋,眼裂擴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笑時更為明顯。本病中醫稱“面癱”,由於氣血不足,面部遭受風寒熱邪侵襲,使經絡凝滯,筋脈失養而發生,證見風熱風寒兩型。用祛風通絡的藥膳調養,風熱型者加辛涼藥物,風寒型者加辛溫藥物患者可選用下列各方,配合治療,不妨一試。
二芍全蟲炖金龜
配方:赤芍、白芍各10g,全蟲6g,金龜1只(約300g),料酒20mL,姜、蔥、鹽各適量。
制作:赤芍、百芍潤透切成薄片;全蟲烘干打成細粉,金龜宰殺後去頭尾、內膜及爪,放入炖鍋內,抹上鹽、料酒,加入姜、蔥、赤芍、白芍,把全蟲粉抹在龜肉上,加水600mL。盛有金龜的炖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龜肉50g,喝湯。
功效:滋陰補血,祛風通絡。用於面神經炎患者用尤佳。
川芎附子炖羊肉
配方:川芎10克,附片15克,全蟲6克,羊肉300克,姜10克,蔥15克,料酒、鹽適量。
制作:川芎潤透切片;附片洗淨去雜質;全蟲烘干打成細粉;羊肉洗淨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姜切片,蔥切段。羊肉放炖鍋內,加入川芎、附片、姜、蔥、鹽、料酒,注入600毫升水。炖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同文火炖煮40分鐘即成。每日2次,吃羊肉50克,把全蟲粉分兩次用羊肉湯送服。
功效:補益氣血、活血通絡,面神經炎風寒型患者用有良效。
防風炖墨魚
配方:防風、鉤籐各10克,僵蠶、夏枯草各15克,全蟲6 克,鮮墨魚300克,姜、蔥、鹽個適量。
制作:防風浸透切片;鉤籐及夏枯草洗淨,全蟲、僵蠶烘干分別打成細粉;用紗布包裝好,姜切片,蔥切段。墨魚、僵蠶、防風、鉤籐、夏枯草,同放炖鍋內,加入姜、蔥、鹽、注入水600毫升。炖鍋置於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炖煮3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墨魚50克全蟲粉分兩次用湯吞服。
功效:祛風通絡,滋陰補血。用於面神經炎風熱型患者尤佳。
莶草烏雞湯
配方:豨莶草,當歸各20g,紅花、桃仁、全蟲各6g,鳥雞1只(約500g),姜、蔥、鹽各適量。
制作:豨莶草、桃仁、紅花、當歸各味藥洗淨,當歸切片或節;烏雞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全蟲烘干打成細粉;豨莶草、桃仁、紅花、當歸,裝入紗布內扎緊口。烏雞放入炖鍋內,加入藥包,放入姜、蔥、鹽,注入水600mL。炖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45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烏雞肉50g,全蟲粉分兩次用烏雞湯送服。
功效:行氣活血,用於而神經炎患者療效確切。
當歸桃仁炖鹧鸪
配方:當歸10g,桃仁6g,鹧鸪2只,姜、蔥、鹽各適量。
制作:當歸洗淨切5cm的節;桃仁去雜質洗淨,鹧鸪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姜切片、蔥切段。鹧鸪放在炖鍋內抹上鹽,加入姜、蔥、桃仁、當歸,加入水300ml,炖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鹧鸪1只,喝湯。
功效:祛風活血,用於面神經炎患者尤佳。
全蟲鳝魚湯
配方:當歸10g,紅花6g,全蟲6g,鳝魚300g,姜、蔥、鹽各適量。
制作:全蟲烘干打成細粉;鳝魚去骨及頭尾 ,切15cm長的段;當歸洗淨,切片;紅花洗淨,鳝魚段放入炖鍋內,加入當歸、紅花、姜、蔥、鹽,注入水600mL。炖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炖煮4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鳝魚50g,用湯吞服全蟲粉的一半。
功效:祛風補血。用於面部神經炎患者尤佳。
芎菊粥
配方:川芎10g,菊花6g,粳米250g。
制作:川芎洗淨切片;鮮菊花洗淨去雜質;粳米淘冼干淨,粳米放炖鍋內,放入川芎、鮮菊花,水800ml。炖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4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粥80g。
功效:疏風清熱,活血行氣。用於面神經炎患者食用有良效。
牛奶生地牡蛎飲
配方:生地15g,牡蛎100g,牛奶250g,白糖20g。
制作:生地切片,牡蛎肉洗淨切片,牛地、牡蛎,同放炖鍋內,加入白糖,注入水200ml,炖鍋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25分鐘,再加入牛奶即成。每日1杯,喝牛奶吃牡蛎肉。
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用於面部神經炎患者療效確切。
天麻蒸乳鴿
配方:天麻10g,紅花、桃仁各6g,乳鴿2只,姜、蔥、鹽各適量。
制作:天麻潤透切片;紅花、桃仁洗淨,乳鴿宰殺後去毛,內髒及爪;姜切片,蔥切段,乳鴿裝入蒸杯內,放入天麻、紅花、桃仁、姜、蔥、鹽,注入水200ml。蒸杯置武火上,用大氣蒸籠內蒸4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乳鴿半只。
功效: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用於面神經炎患者有良效。
干姜羊肉粥
配方:生姜10g,羊肉50g,粳米250g,鹽3g。
制作:干姜切細絲,羊肉洗淨切絲;粳米淘洗干淨去泥沙,干姜、羊肉、粳米、一同放入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45分鐘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溫中逐寒,回陽通脈。用於面神經炎風寒型食用。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