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荠菜功效多 荠菜的四款食療方推薦
荠菜又名地菜,俗稱“百歲羹”,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春暖花開之際,正是采摘荠菜的好時節。
荠菜的功效與作用
荠菜不僅是營養豐富的美味食品,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荠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著“春食荠菜賽仙丹”的說法。可見荠菜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裡,荠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為 荠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作為藥用,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錄》,謂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綱目》謂其能“明目益胃”。中醫認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痛等。研究發現,荠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同時,荠菜中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治療夜盲、白內障等眼疾。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食用後可增強大腸蠕動,促進排洩,從而增進新陳代謝,有助於防止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
荠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藥。全株入藥,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藥效。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症。
該如何挑選荠菜
第一、首先要挑選不帶花的荠菜,這樣才比較鮮嫩、好吃。市場上選購軋棵的質量差。荠菜根部的藥用價值最高,制作食療方時,不應摘除。
第二、荠菜不宜久燒久煮,時間過長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也會使顏色變黃。
第三、荠菜可寬腸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第四、體質虛寒者不能食用荠菜。
最後建議不要加蒜、姜、料酒來調味,以免破壞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推薦:荠菜的四款食療方
1、民間常用荠菜配以赤豆煎湯來治療慢性腎炎水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荠菜粥,取新鮮荠菜適量洗淨切碎,和入粳米水煮成稀粥,早晚服之。《本草綱目》記載“荠菜粥能明目利水”,粳米味甘,性平,與荠菜合之為粥,對治療脾虛及各種出血症有一定的療效。凡體質衰弱、頭昏目暗,慢性腎炎,氣虛浮腫,二便帶血的中老年者,更是頗為裨益。
2、荠菜枯草湯:鮮荠菜、夏枯草各50克,水煎2次,每次400毫升水,煎20分鐘,兩次混合,取汁,分2~3次服用。適用於高血壓者。
3、荠菜炒荸荠:荠菜250克,荸荠100個切片。鍋燒熱,放油,旺火炒至熟,下精鹽,炒勻。適用於婦女血有瘀熱、月經量多、頭暈面赤、煩躁易怒、大便秘結等。
4、荠菜拌豆腐:荠菜250克,水豆腐300克。水豆腐切小塊,用開水略燙,撈出。荠菜用開水燙熟,涼後切成細末放在水豆腐上,加入麻油、精鹽和味精,拌勻。適用於高血壓、便血、尿血、腎炎、水腫、目赤腫痛等。
荠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又該如何食用,您記住了嗎?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