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吃什麼?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伏”,代表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今年的7月18日是一伏,7月28日是二伏,8月7日是三伏。北方有句俚語,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說的是老百姓過伏天的習俗。
其實,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這句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以前生活條件差,
飲食選擇上較單調,入伏後,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以餃子、面條、烙餅為代表的面食大受歡迎。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會加快,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餃子等面食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而且,暑熱難耐,人們食欲不振,面食相對好消化吸收,這也是熱天吃面食的一個理由。
頭伏餃子。頭伏吃餃子有 “元寶藏福”的寓意,因為餃子形似元寶, “伏”與“福”諧音。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面粉做的皮,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餡裡大白菜、茴香、韭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肉餡裡魚、蝦、豬肉、牛羊肉可補充優質蛋白;在餡中再加些蘑菇、海帶、黑木耳、蔥、姜等營養會更豐富。而且,餃子餡一般都剁得很精細,容易消化。
如果在餃子皮裡加些粗糧面,如豆面、小米面或黑米面會健康。餃子餡來說,一葷一素一菇是最合理的搭配,而且肉最好三分肥七分瘦。此外,與油煎等方法相比,蒸、煮和水煎等烹調方法不易攝入過多的脂肪,營養素的損失也較小。
二伏面。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吃碗熱湯面,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面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面,如番茄雞蛋面、紅燒牛肉面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面湯中普遍含鹽較高,要少喝;撈面,是把面條瀝干後加上調料菜碼拌食的,像涼面、炸醬面等,有人愛把面條放到冷水中沖兩次,那樣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面,將煮好的面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焖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面條加水焖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許多人吃面經常是面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平衡。因此,建議菜碼種類豐富點,常加的有黃瓜、蘿卜、菠菜、西紅柿、蘑菇等。還可以再加一些豆制品,如黃豆芽、煮熟的黃豆、腐竹、豆腐絲等。
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餅攤雞蛋做法簡單,把面糊在餅铛中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
不過,烙餅除了面裡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即使加上雞蛋,也達不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均衡的標准。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把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如黃瓜絲、胡蘿卜絲等,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如夏秋季節莖葉茂盛的馬齒苋,含有粗纖維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將其去根洗淨,瀝干焯水後切成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