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喝湯小心8個誤區
今天360常識網告訴大家冬季喝湯滋補,一定得避開的8大誤區,趕緊來看看吧。
冬天喝湯小心8個誤區:
誤區一、喝湯不吃渣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了肉的鮮味,人們由此而誤認為肉的精華都跑到肉湯裡去了,湯的營養比肉好。
營養師解析:煲2個小時以上的湯中,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左右,還有95%的營養成分留在“肉渣”中。“肉渣”中的肽類、氨基酸其實更利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只喝湯不吃肉,只是滿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營養成分還是在肉渣裡,如果吃肉不喝湯等於是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因此,除了只能吃流質的人以外,應提倡將湯與“渣”一起吃下去。
誤區二、人人都能喝濃湯
俗話說“湯越靓,營養越高”,其實並非如此。
營養師解析: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鹼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總稱為“含氮浸出物”。很顯然,越美味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症,後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
像痛風病人、糖尿病等患者,因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經過肝髒的加工而變成尿酸經腎髒排出體外,因而過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腎髒的負擔。
誤區三、用餐最後才喝湯
營養師解析:中餐中,喜歡把湯放在最後喝。但其實由於此時多已吃飽,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並且湯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要保持身材的人,建議先喝湯。
誤區四、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營養師解析: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攝氏60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
所以等湯稍涼再喝湯,才是較健康的做法。
誤區五、愛喝湯,一餐可喝好幾碗
營養師解析: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普林,則不能多飲,尤其是患有痛風、腎髒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
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誤區六、常常用湯泡飯吃
營養師解析:用湯泡飯,由於米飯泡軟易吞,往往懶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負擔,長期下來將引發胃病。所以,吃湯泡飯是不利健康的。
誤區七、晚餐喝湯是三餐最佳時刻
營養師解析:湯的營養價值較高,若是晚餐愛喝湯,距離睡覺時間近,非常容易導致發胖。午餐時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因此,為了防止發胖,不妨選擇中午喝湯,而晚餐則不宜喝太多的湯。
誤區八、喝骨頭湯能補鈣
“吃什麼補什麼,喝骨頭湯補鈣”,但事實並非如此。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裡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
曾經有人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要300~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