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它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健康飲食的首選之品。需要指出的是,魚的種類有很多,但是並非每一種魚類的營養成分都適合每個人食用。下面,小編介紹6種國人常食用魚類的營養價值,分析不宜常吃魚的人群,為你的健康飲食護航。
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症。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症,對症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吃魚的四大法則
第一法則:海魚與河魚交叉吃,營養才均衡。
根據調查顯示無論是河魚還是海魚,營養價值都很高。但是長期單吃一種魚類會導致營養缺失,因此若是有條件,最好是河魚和海魚交叉來吃。
常食用的河魚有鲫魚、草魚、鳝魚等,要是給兒童烹制,最好是鳝魚,因為因為它含鐵比其他魚高,而且沒有魚刺,烹調起來美味又方便。;海魚食用的話,尤以深海魚為最佳,比如三文魚、鲑魚等。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以歐米伽—3脂肪酸為主,對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反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這種脂肪酸在家禽、家畜中含量很少。
還有一個小常識,我們常以為凍海魚不新鮮,不可給兒童多吃。這裡有一個誤解,因為遠洋捕撈海魚一定要冰凍魚,而迅速冷凍起來的海魚,其實能很好地保留魚肉中的營養。因此凍海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法則:不能單吃魚肉,否則健康會失衡。
魚並非吃得越多越好。因為魚類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魚肉中的礦物質鐵的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應該幾種肉搭配起來吃,魚肉略多一些為佳。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每次100~150克,至少一次為高脂魚。那麼兒童相應地減半即可。
第三法則:魚肉用蒸最健康。
媽媽們常以孩子吃得多作為衡量的標准,因此在烹調魚的方面多以煎炸、油炸方式來做孩子們喜歡魚餅、魚肉丸之類的。但為了孩子吸收到更多的營養,應該以清蒸為好,因為烹調溫度較低,能很好地保證魚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被破壞。炖湯也很不錯,尤其“魚頭炖豆腐”,經過長時間炖煮,魚頭裡豐富的膠原蛋白能充分溶解,鈣也更易被人體吸收。
不采取煎炸或油炸的方式,也是避免孩子過於肥胖的情況出現。
第四法則:魚腦和魚眼可以讓兒童多吃點。
魚腦中富含俗稱“腦黃金”的DHA,還有磷脂類物質,有助於大腦發育。還有一種說法,叫“吃眼補眼”,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DHA還能促進孩子的眼視網膜發育。所以建議大家在做魚的時候,不要把魚眼燒焦,保持它的完好,尤其是深海魚眼對補眼更有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魚,這些疾病是:
1、痛風患者,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3、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4、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