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咖喱的起源
最早出產香料的國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國等,而當中的佼佼者就是印度。為什麼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此偉大,相信是因為他們終年悶熱潮濕的天氣所致。天氣炎熱,除了令人食欲大減之外,也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將食物配入香料,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適合印度的天氣。
而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晶。這是源於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並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這便是坦米爾“卡利”(Kulry)咖喱的來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制成的醬汁”—就是現在我們中國人翻譯過來的“咖喱”了。
咖哩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l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蒙恕兒帝國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一位咖哩權威作家Blent Thompson對咖哩曾寫下這麼一段話:在印度kulry一詞,並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們所認知的一般,除非你專指的是普遍存在於印度,但由英國人歸類,把包含著姜、大蒜、洋蔥、姜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炖菜,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味辛辣且濃郁。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則普遍被定義為由新鮮或干燥香料以油炒香,並加入洋蔥泥,大蒜,姜一起熬煮。其中香料並沒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姜黃等。
後來香料、咖喱等傳入了以肉食為主的歐洲國家,貴族們都視如珍品,甚至有說為了方便輸入更多香料所以大量造船,促進了航運的發展,干狀的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就是在那時期變得更加流行。因為船運輸時,免令香料變壞便以干貨形式輸出。
時至今日,香料粉末仍大行其道。隨著時代進步,煮咖喱變得越來越方便,以往要曬干磨粉再混配、調味,現在固體的咖喱塊甚至加熱即可進食的包裝咖喱已隨處可見,咖喱已是一種方便不已的經濟快捷又健康的食品。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