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節吃灶糖 告訴你關於灶糖的常識
就拿灶糖來說吧,大家知道灶糖是什麼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
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
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灶糖的味道
灶糖即麥芽糖。灶糖的味道甜甜的,略微有點過甜,還有點黏牙。但是,即使這樣,每年買灶糖的人也不少。現在,賣灶糖的人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但在獅子橋美食街和夫子廟,每年過年都能看到有賣正宗的灶糖的。
灶糖的做法
小年吃灶糖做法:把幾斤黃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溫保濕,遮光放好了,讓它發芽;四五天後,谷子長出了半寸長的白芽;把發芽的谷子連水磨碎了,這些連汁帶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把二十幾斤小黃米煮成飯,晾一會兒,等不太燙手後,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種酶,拌和均勻了放起來,經過一段類似“發酵”的時間,黃米飯裡的澱粉便轉化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熱鍋裡煎熬成半干漿糊狀,取出後,晾一會兒不燙手了,就把它搓成條狀;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凍一夜,因為天氣嚴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來嘎巴脆。
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灶糖,也叫“花生糖”或者“芝麻糖”。因為很早以前中國沒有糖,直到唐朝以後,才從印度傳進制作甘蔗糖的方法。制作灶糖的方法很簡單,是把熬好的糖糊糊攤放在案板上,撒上花生仁或者芝麻仁,像擀面條似的擀成片片,再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的,用這種糖祭灶,意在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托。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