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3日16時30分許發生的雲南魯甸地震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由於道路不暢導致運輸困難,災區食品及生活物資仍急缺,大量被疏散安置受災群眾和救災軍民生活環境簡陋、設施匮乏。
當前,災區溫度高、濕度大,微生物易於生長繁殖,食物容易腐敗變質;食品生產、加工、運輸環境條件惡劣,食品供應渠道和安全管理體系受到嚴重沖擊和破壞,食品受污染的機會大幅上升。上述綜合因素極易導致各類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流行,威脅災區公眾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並給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增添額外負擔。
為提高災區受災群眾的食品安全觀念和意識,下面就介紹一些災後預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以減少暴發。
(一)原材料安全
1 、喝清潔飲用水和/或達標瓶(桶)裝水,不喝不清潔的水;
2 、食品原料與輔料必須新鮮、清潔,無毒無害,色、香、味正常,符合相應的衛生要求;
3 、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畜、家禽、魚蝦,不自行采食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和其它野菜、野果,不吃嚴重污染、腐敗變質和可疑有毒的一切食品。
(二)保持清潔
1 、飯前便後以及操作食品前後要認真洗手,不用髒手和不潔工具接觸食品;
2 、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盡量洗淨、消毒後再食用;
3 、餐具和切配、盛裝熟食品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淨後消毒;消毒方法用物理方法蒸煮法最好,也可使用藥物消毒法;
4 、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
5 、掌握和應用各種簡易設施和方法做到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炊具、餐飲具防塵、防蠅蟲、防鼠、防水和防潮;
6 、其它接觸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裝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貨架、櫥、櫃也應當清潔、無毒無害。
(三)生熟分開
1 、生熟食品要分開盛放;
2 、刀、砧板、容器、餐飲具等要做到生熟分開;
3 、避免交叉污染,特別注意避免手、抹布等的交叉污染;
4 、盡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葷類食品。
食品安全法6月1日起實施 消費者受損可10倍賠償明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根據新法規:任何食品添加劑目錄外的都將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檢、權益受損消費者可要求10倍賠償。省食品安全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新法將賠償標准大大提高,加大了經營者的違法成本,起到震懾作用。
新法規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 根據新法規,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任何食品添加劑目錄外的物質都將不能使用 省食安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首先實行嚴格的審批管理。目錄裡面沒有的,哪怕暫時證明對人體沒有害處,也不能添加。而使用了什麼添加劑以及用量,都要在產品的外包裝標簽裡嚴格地注明。標簽必須和實際內容相一致,否則就要接受處罰。 保健食品不能宣傳治療功效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在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必須真實,應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專家表示,這一法律條款,給保健食品設定了必須遵守的“硬槓槓”:如果是按照保健食品審批的,宣傳過程中就不能對消費者說“服用後能預防、治療什麼什麼疾病”。 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檢 新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將此前國務院廢除免檢的措施法制化。而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省食安辦負責人表示,“免檢”並不一定都是安全的,有時它會麻痺消費者。而質檢部門因企業既往“產品質量長期穩定”而予以免檢,容易導致企業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放松對自身的質量要求。 食品安全標准不再“不標准” 食品安全標准“不標准”一直是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軟肋。以黃花菜為例,根據衛生部門的標准,它不屬於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殘留。而根據質檢、農業部門的規定,黃花菜屬於干菜,且明確了其二氧化硫殘留標准。如此“打架”的食品標准難免會讓食品生產企業無所適從。 即將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標准進行了整合,這意味著今後我國食品安全有了統一標准,監管的目標和尺度將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