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京津冀聯合舉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聯合應急演練。京津冀食品監管將通過協同演練的方式探索建立三地食品藥品安全有效溝通、全面協作、快速聯動的應急協作機制。
演練以一場假想發生在朝陽區的突發群體食物中毒 事件為切入點,相關部門將這一事件按照程序上報、先期處置並展開急救。隨後海澱區、門頭溝區也相繼發生了相似食源性疾病報告,三個轄區事件患者均表現為眩暈、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一致體征。事發2小時50分鐘後,涉及人數已經超過100人。根據《北京市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要求,市食藥安委啟動了突發食品安全事件II 級響應,成立了現場指揮部,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多部門迅速對事件展開調查,封存了可能導致安全風險的食品及原輔料,檢驗檢測可疑產品,對涉事單位和人員進行調查。
經過調查分析,調查執法人員迅速把食物中毒原因指向某商貿公司當時正在進行二次分裝的可疑澱粉 。通過向上和向下追溯,最終查明了可疑澱粉的來源和流向。市食藥監局迅速查封扣押了全部問題澱粉,並在全市范圍內緊急開展澱粉專項監督檢查。
市食藥安委副主任王福義表示,京津冀三地食品監管部門在此次演練前和演練中就應急響應程度、范圍、方式方法等諸多細節進行溝通,通過協同演練的方式探索建立京津冀三地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有效溝通、全面協作、快速聯動的應急協作機制,共同提升區域食品藥品安全水平。
演練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十省區市作為“北方十省區市食品藥品安全應急協作區”成員單位就食品安全跨區域保障協作工作機制、食品藥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通報處置工作機制進行溝通,商討建立重大活動食用農產品產地准出、銷地准入和產銷銜接機制,就米面糧油、肉制品、水產品等重點品種協作開展全程監控,建立跨區域追溯體系,就生產、經營環節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統一處罰標准、界定原則等。
京津冀污染 工業機動車是主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剛剛經歷了一次重污染過程。昨天,環保部分析了此次污染的成因。分析發現,工業和機動車為造成本次污染的主要原因。
環保部表示,京津冀地區污染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和 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多個城市出現長時間重污染。4日下午,京津冀地區多個城市PM2.5濃度達到峰值。5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空氣污染程度逐漸緩解,6日北京及周邊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為良。
環保部表示,對京津冀地區本次重污染過程的分析表明,有機組分和硝酸鹽仍是本次過程中PM2.5的主要組分,工業和機動車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各地逐漸啟用燃煤采暖設施,在夜間近地面的高濕環境下,硫酸鹽的二次轉化加劇,對PM2.5的貢獻有所加大。
11月2日起,環境保護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等省市的重點地區開展督查。現場檢查發現各地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不足、響應級別偏低,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完善,企業排放問題仍較突出。
食品安全風險嚴重有望24小時內召回強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保障公眾食品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起草了《食品召回和停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昨起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該《辦法》,若食品出現嚴重安全風險,食品生產者應在知悉後24小時內提交書面召回計劃,並立即實施召回。
危害健康應立即召回《辦法》指出,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當建立健全食品索證索票、進貨查驗、生產經營記錄等制度,准確記錄生產經營全過程相關信息,保存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檔案材料。
《辦法》規定,食品生產者通過企業自檢、政府監管部門組織的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消費者投訴等方式發現其生產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應當立即召回相關食品,並及時報告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同時停止生產銷售,並通知相關食品經營者和消費者停止銷售和消費相關問題食品。
生產者經營者須聯動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的嚴重和緊急程度,食品召回分為緊急召回和一般召回。
對於前者,食品生產者應在知悉相關風險後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書面召回計劃,同時立即實施召回。
對於一般召回,食品生產者應在知悉相關風險後7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書面召回計劃,並同時實施召回。
食品生產者召回問題食品的,食品經營者應當立即停止經營,封存相關問題食品,並配合食品生產者做好食品召回工作。
食品經營者應當如實記錄實施召回食品生產企業信息、被召回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召回單位、召回日期、召回原因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