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食品安全

夏季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中國食品辟謠論壇在京舉辦

夏季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本報訊夏季溫度高、濕度大,微生物易於生長繁殖,食物容易腐敗變質,食物中毒事件高發、頻發。針對夏季食品安全特點,為保障公眾飲食安全,預防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在官網上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夏季食品安全。

食品選購應選擇儲藏條件較好、符合衛生要求的正規商場、超市和市場,要購買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觀察是否新鮮,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是否完整無損、有無鼓包(漲袋、胖聽)等現象。特別是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應的條件(一般冷藏溫度為0~4℃、冷凍溫度為-18℃以下)。

夏季要特別注意食物保藏。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購買後盡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溫下暴露時間過長導致腐敗變質。冰箱內存放食品不宜過滿,要定期除霜。蔬菜、水果類食品宜冷藏保鮮,與生肉、生魚等要分開保存。聽裝、瓶裝、罐裝、利樂紙盒、真空包裝等食品,即開即用,開啟後應及時冷藏且不宜久存。烹調好的食物室溫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剩菜、剩飯等要及時冷藏,冷藏時最好用保鮮膜包好,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並確認無變質後方可食用。

食物制作過程要注意清潔衛生。食材要洗淨,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要生熟分開。加熱烹制的食物要燒熟煮透;涼菜要現吃現做,可適量加入生蒜或醋殺菌。不吃或少吃生食海產品。

外出就餐應選擇有證餐飲服務單位並索要發票或收據,建議選擇食品安全動態等級評定高的餐飲單位就餐。燒烤食品原料儲存條件不當容易腐敗且燒烤加工中可形成苯並芘等有害物質,建議慎食,特別是不要貪吃無證攤販燒烤。

消費者食用購買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保留病歷卡、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同時撥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閻密)

食品安全從辟謠做起,中國食品辟謠論壇在京舉辦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聶叢笑) 6月27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之2016中國食品辟謠論壇在北京舉辦。來自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科普專家、法律界等近200人參與論壇,共同探討謠言傳播路徑和處理機制,引導公眾走出食品安全認知誤區。

近年來,大量食品類謠言借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廣泛傳播,聳人聽聞的標題和內容讓消費者真假難辨,影響著中國食品安全的輿論環境。

據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6年上半年,微博共處理各類不實信息1290條,其中食品相關的謠言245條,約占總量的兩成。典型的食品謠言包括“豬肉鉤蟲”“西瓜打針”“蒜苔蘸甲醛”“吃櫻桃感染H7N9”“吃大盤雞感染H7N9”。這些謠言傳播速度快,持續時間長,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櫻桃、西瓜的謠言每年上市期都會出現。

老謠言“變種”此起彼伏,新謠言“科學含量”增強,為何食品謠言“生生不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分析食品謠言頻發的原因有三:一是食品問題的社會關注度高;二是食品加工業越來越倚重科技,普通民眾對於食品的認知與食品加工企業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三是互聯網的應用,使食品謠言的傳播“沒有死角”。而民眾對於食品問題的焦慮心理,使得民眾在接收到食品方面謠言的時候往往“寧可信其有”,先不尋求核實就轉發擴散了,也導致食品謠言的傳播速度特別快。

日益猖獗的食品謠言在造成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誤解、引起恐慌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相關企業和產品的聲譽。在主題為“建立謠言處理機制,形成社會共治格局”的互動環節中,嘉賓們就“為什麼食品謠言如此多”“謠言給企業帶來不能承受之痛”“是辟謠重要,還是科普是當務之急”“官方的謠言處理機制如何構建”等四大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會上,中國食品辟謠聯盟還發布了流傳較廣的新一期食品謠言,並邀請專家辟謠,引導公眾走出食品安全認知的誤區,進一步推動食品科普知識的傳播。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病理與公共衛生學教研室教授佘銳萍,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李耘先後就近期流傳較廣的三大謠言做了澄清。“豬肉鉤蟲煮不爛、炸不熟、殺不死”“純淨水呈弱酸性,飲用後會形成酸性體質,降低免疫力”“魚腥草會導致腎病、腎癌”登上此次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的謠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