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食材選購

如何鑒別各種奶制品的質量?奶制品的質量鑒別方法

近來又出現了一些“問題奶”,比如近日曝出的”光明優倍牛奶摻鹼水“事件,消費者不禁要問:到底哪些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牛奶?普通消費者如何區分各種牛奶產品?我們如何才能從這些產品中選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呢?

如何鑒別各種奶制品的質量?奶制品的質量鑒別方法
如何鑒別各種奶制品的質量?奶制品的質量鑒別方法

奶制品的質量鑒別方法

牛奶營養價值十分豐富,人們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如今市場上的牛奶飲品形形色色,光從名稱上看就有純牛奶、純鮮牛奶、鮮牛奶、酸奶、風味牛奶、含乳飲料等。各種各樣的名稱令消費者眼花缭亂。

1、鮮牛奶的鑒別

純牛奶也叫鮮牛奶、純鮮牛奶,從產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這種產品的配料只有一種,即鮮牛奶。鑒別純牛奶的好壞,主要有兩個指標:總干物質(也叫全乳固體)和蛋白質。這兩個指標的含量在產品的包裝袋上一般都有說明,它們的含量越高,牛奶的營養價值就越高,如果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5克/100毫升,脂肪含量不低於2.3克/100毫升,非脂乳固體含量不低於6.5克/100毫升即為純牛奶,否則是乳飲料。

2、含乳飲料的鑒別

含乳飲料允許加水制成,從配料表上可以看出,這種牛奶飲品的配料除了鮮牛奶以外,一般還有水、甜味劑、果味劑等,而水往往排在第一位(國家要求配料表的各種成分要按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列出)。國家標准要求,含乳飲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於30%,也就是說水的含量不得高於70%。因為含乳飲料不是純奶做的,所以其營養價值不能與純牛奶相提並論。

3、摻水牛奶的識別

根據液體的密度原理,牛奶的正常比重在20℃時為1.028-1.033之間,而當加入水時,牛奶的比重就會降低。實驗證明,牛奶中每加入10%的水時,比重就會降低0.0029。因此我們可以用測比重的方法識別摻水牛奶。具體方法是將200ml混合均勻的牛奶緩緩倒入容積為500ml的量筒內,在20℃下把比重計放入量筒內(比重計不可與筒壁接觸)。靜置2分鐘左右即可讀取數值,若數值低於1.028時,就可斷定牛奶為摻水牛奶。

4、摻豆漿牛奶的識別

取牛奶10ml放入25ml試管中,加入0.5ml碘液,搖勻後察看其顏色,若液體呈現橙黃色,則牛奶為正常牛奶;若液體呈現灰綠色則可判定牛奶中摻加了豆漿。原理是豆漿與牛奶相比,幾乎不含澱粉,但卻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而這種碳水化合物在遇碘時通常都會呈現灰綠色反應。

5、摻澱粉牛奶的識別

取牛奶10ml放入25ml試管中,加熱煮沸,冷卻後加入2ml碘液搖晃。若有藍紫色沉澱產生,說明牛奶中摻入了澱粉。原理是糊化後的澱粉具有遇碘變藍紫色的特性。

6、摻鹼牛奶的識別

牛奶在微生物作用下,很容易發生酸敗,為了掩蓋酸敗現象,有些不法經營者會在牛奶中使加一定量的食用鹼。識別這種摻鹼牛奶的方法是取牛奶10ml置於入25ml的試管中,然後加入0.05%的玫瑰紅酸乙醇溶液5ml,搖勻後進行顏色觀察。若出現玫瑰紅色則說明牛奶中使加了食用鹼,而且顏色越深表明鹼度越大。若是正常牛奶,顏色應為橙黃色。

7、摻食鹽牛奶的識別

為了防止牛奶變質,一些牛奶生產企業常會在牛奶中摻加一定量的食鹽。對這種牛奶的識別方法是取0.01mol/L的硝酸銀5ml溶液置於10ml的試管中,然後再加入兩滴10%的重鉻酸鉀溶液,混勻後再加入1ml牛奶,搖勻後觀察其顏色。若溶液呈現黃色則說明牛奶中摻加了一定量的食鹽。原理是硝酸銀與重鉻酸鉀摻加標准牛奶時會呈現紅色反應,而當牛奶中摻加了食鹽,氯離子超標時,會發生氯化銀沉澱,從而呈現黃色。

8、摻明膠牛奶的識別

有些牛奶造假企業為了改變摻水牛奶過稀的性狀,常會在牛奶中再摻加一定量的明膠進行彌補。對於此種牛奶的識別方法是取10ml牛奶置於150ml錐形瓶中,然後加入10ml硝酸汞溶液,用力搖勻後靜置5分鐘左右,接著進行過濾。隨後在過濾液中加入等體積的飽和苦味酸溶液,若有黃色沉澱就說明牛奶中摻有明膠,否則為正常牛奶。

還有一些公認的原則,可以幫助你選到優質的牛奶

第一,同等價位產品,選擇脂肪含量高的。一般原料奶的乳脂肪含量越高,質量就越好。跟蛋白質不一樣,乳脂肪極少出現人工添加化學物質摻假的情況。而蛋白質含量高不代表牛奶質量一定好。

第二,同等脂肪含量產品,選擇低溫滅菌的,因為低溫滅菌產品營養素保留更全面。

奶制品質量問題高發的今天,我們選擇奶的時候一定要多多觀察,平時要多學習一些奶制品基本的鑒別常識。相信您一定能選出健康的奶。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