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人群膳食

冬季膏方 慢性虛弱型患者最適宜

冬季膏方 慢性虛弱型患者最適宜

冬季膏方 慢性虛弱型患者最適宜

膏方,“膏”是用中藥熬成的膏狀調養滋補品,“方”由名老中醫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辨證思辨、量身定做的方案。膏方的運用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膏滋方,過去僅是皇家貴族、豪門大戶享用,現在已走入尋常百姓家。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因此,冬天到開春前的這段時間,選擇適當膏方進行調補最為適宜。因為這段時間人體運動少,正氣儲存於體內,營養物質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和儲存,從而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改善體質、防病治病的作用。

膏方一般是將中藥加水反復煎煮,去渣濃縮後,加入適量蜂蜜或紅糖或阿膠等制成的半液體劑型。其特點是體積小、含量高、便於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潤補益作用,一般用於慢性虛弱性患者,有利於較長時間用藥。那麼,膏方適應於哪些人群服用:

亞健康人群

中醫學倡導“上工治未病”,十分注重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的和諧統一,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主張“未病先防”。現代社會中青年工作生活,學習壓力大,精神緊張,腦力透支過多,容易出現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學習效率低等亞健康表現,使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非常需要及時進行調理。

慢性虛弱性疾病或久病體虛者

由於膏方既有補益之力,同時也有利於慢性疾病的調治,所以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炎、貧血、骨關節病、夜尿多症、腰腿痛、女子月經不調、不孕等慢性疾病,已經恢復或雖未治愈,但相對穩定者,均可服用,以鞏固療效,改善症狀,增強體質,從而達到補益和治療作用。同時對於久病體虛患者也不失為調補佳品。

脾胃虛弱人群

很多人食欲不振,吃完飯後胃部發脹,腹部脹氣,吃得很多身體反而消瘦。

這種情況調理的重點是,如果是脾胃氣虛或以脾胃氣虛為主,兼有瘀與熱等情況,適合用膏方來健脾和胃、清熱活血、理氣化濕。

一般脾胃不好的人要先吃開路方,讓脾胃功能慢慢恢復後再吃膏方。脾胃不好的人最好飯後吃膏方,因為膏方多滋膩,飯後吃可以減少腸胃不適的發生。如果腸胃功能好的人最好飯前吃膏方,這樣吸收更好。

皮膚瘙癢的老年人

皮膚瘙癢症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的比女性多,晚間瘙癢比白天嚴重。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變薄,表面有糠秕狀的脫屑,長期搔抓,皮膚上會出現許多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變得粗厚,重者可以發生皮膚感染。

老年人發生皮膚瘙癢主要是三原因,一是老年人氣血虛弱,精血不足,血虛生風,風勝則燥,風動則癢;二是年老體衰,肝腎陰虧,陰虛血燥致癢,三是久病致脈絡瘀阻,不能濡養肌膚。可以用補腎養陰、活血祛風的藥物配制成膏方進行調理,調補五髒六腑的陰血,祛風通絡活血,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使肌膚恢復光滑,瘙癢得到控制。

服用膏方的同時,如果同時使用西藥止癢,應該咨詢醫生,同時忌食油膩、辛辣刺激發物,避免濫用化妝品。

骨質疏人群

有些骨質疏松、周身骨痛、駝背、身高變矮、甚至骨折的人,也是需要進補膏方人群。腎虛是骨質疏松的根本原因,脾胃虛弱是骨質疏松症的促進因素,血瘀也是常見的病理機制。通過膏方滋腎陰,溫腎陽,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標本同治。通常這種膏方的主要成分是補腎藥,如核桃仁、補骨脂等等。

骨質疏松的人往往脾胃功能虛弱,容易消化不良,如果出現食欲不振、腹脹等情況時,先暫停服用,後調整用藥。

出現不適咋辦

剛開始服用膏方時,個別人會出現不思飲食、腹脹等問題,這時應該及時調整。

惡心:改飯後1小時服藥;或以生姜3片煎水,取汁沖膏趁熱服下。

腹脹:減少膏方服用量;用陳皮3克,炒谷麥芽各30克,加水煮沸10分鐘,取汁沖膏。

腹瀉:停服膏方,尋找原因;改小劑量,等胃腸適應後再加大至正常劑量;

便秘:服膏時,加蜂蜜1匙,攪拌後服用,同時在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出現其它症狀,請及時咨詢醫生。

服膏方期間,若遇到感冒發熱、咳嗽痰多、急性腹痛、抑郁頭痛、胃腸紊亂(嘔吐、消化不良)、昏迷、實熱內盛(如熱性瘡瘍、紅腫熱痛)、閉阻不通(如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應暫停服用,待症狀治愈後再服用。

忌口:服膏方期間忌煙酒,不宜喝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忌生冷、油膩、海鮮;膏方中含有人參應忌食蘿卜、萊菔子、茶;如含何首烏、夜交籐的膏方要忌豬羊血及鐵劑;膏方不能與牛奶同服。

不同的身體狀況要選擇不同的膏方。上文介紹的不同身體狀況選擇的不同的膏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最後,希望上文關於膏方的介紹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