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說:“人以脾胃為本,所當調理。小兒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調理也。調理之法,不專在醫,唯調乳母,節飲食,慎醫藥,度脾胃無傷,則根本常固也”。由於小兒髒腑嬌嫩,脾常不足,以及飲食不知自節,在飲食養生上,除補益養生外,還應注重小兒飲食宜忌。
一、注重合理烹饪
由於小兒在生理上存在著脾常不足的特點,咀嚼和運化功能均未成熟。因此,在烹枉加工上應重視合理烹饪,以適應小兒脾胃運化功能為原則。小兒烹饪,在原料選擇上,宜細不宜耝,應選用易於消化的食物,不宜質硬、粗糙、過於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如螃蟹、辣椒以及芥菜、金針菜、甘藍菜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在原料加工上,宜碎不宜大,應以泥、碎為原則,對於帶有骨刺的動物性原料和帶核的植物性原料,應盡可能剔除,以免損傷小幾的消化器官。在烹饪方法上,宜多水少油,選用煮、蒸、煨、炖等以水為傳熱介質的烹饪方法,各種原料應加熱至熟透,以利小兒脾胃的運化吸收。少用或不同炸、煎等以油為傳熱介質的烹饪方法,以免加重或損傷脾胃功能。在調味上,宜於五味調和,不宜過甜、過鹹、過酸及過辣。在食品種類上,宜多樣不宜單調,突出食品的色、香、味、形,以促進小兒食欲,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二、宜用血肉有情之品
小兒時期,由於生長發育迅速,對食物旗量的要求較高故應選用血肉有情之品,以提髙補益養生的作用。
三、宜少食多餐
小兒時期,在生理上既存在著脾常不足的特點,同時又生長發育迅速,需要更多的飲食精微物質。因此在飲食上宜少食多餐,每日進餐次數可增至5?6次。這樣,既照顧到小兒脾常不足的特點,又盡可能地滿足機體生長發育的需要。此外,由於小兒饑飽不能自主,寒熱不知自調,脾胃常易為飲食所傷,出現積滯、厭食等病證,故少食以控制每餐食量,對於小兒十分重要。前人謂之“食貴有節”。
四、不宜生冷寒涼
小兒脾常不足,進食生冷或寒涼類食妨,極易克伐脾氣,損傷脾陽,出現腹痛、腹瀉、痢疾等脾胃病證,特別是夏秋季節,腸胃疾病易於流行,更應避免進食生冷或寒涼食物。
五、不宜辛熱苦伐
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不耐飲食過偏。若進食大辛、大熱或苦味食物,極易克伐小兒生發之氣,耗損小兒氣血,故飲食不宜辛熱苦伐。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