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咀嚼、少量飲食是消除體寒的不二法門!
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兩個重點:
●少量並充分咀嚼。
●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這兩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囵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凶。
趕走廢物,多吃能淨化身體的清道夫食物!
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秘,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余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秘也是使血液干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
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
食欲不振和發燒是值得高興的事!
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欲不振。”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欲不振。
如果說“發燒”、“食欲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盡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
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
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欲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生命力”,所以,食欲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
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欲不振”這兩位名醫吧!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