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觀察了一組受試者在實驗室睡眠3個晚上的腦波模式。第一個夜晚很安靜,第二個和第三個夜晚則因引入多種聲音如電話鈴聲、說話聲、醫療器械聲等,而顯得嘈雜。通過測量受試者的腦波,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產生睡眠紡錘波越多者,遇到噪音時保持睡眠狀態的可能性越大。 領導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傑弗裡·埃倫博根說,這是由於丘腦阻止了感覺信息到達感受聲音並對聲音做出反應的大腦區域,而睡眠紡錘波有助於阻止感覺信息到達丘腦,“更多的睡眠紡錘波意味著更穩定的睡眠,即便在遇到噪音的情況下”。 這項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研究人員希望將來能設計出通過行為技巧、藥物或裝置增強睡眠紡錘波的方法,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