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問答 >  >> 家居飲食問答

北京有哪些小吃?

北京有哪些小吃?

最佳答案:

北京小吃 大凡到過北京的人,說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鴨,都一處的燒麥外,都會對北京小吃頗感興趣。 “小吃”與點心和正餐不同,“小吃”是不到吃飯時間,用來“墊補”肚子或是吃著玩兒的食物。風味小吃的特點是:一是味道濃厚,帶有地方色彩,甜鹹分明,味覺刺激明顯;二是質地純正,要麼酥脆可口,要麼軟滑順口;三是溫度極端,有的特燙,非乘熱吃才有味兒,像白湯雜碎、熱炸糕;有的真涼,如江米涼糕、涼粉;四是價格便宜,都是好吃不貴。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煎、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余來種。 來北京的朋友,我告訴你們幾個品嘗北京小吃的地方:一是,位於北京市宣武區的“南來順”,那裡特色小吃70多種;二是北京市東城區的隆福寺小吃店,這裡以清真風味小吃見長;三是北海公園裡的仿膳飯莊,專門供應宮廷風味小吃;四是百姓大眾小吃--東華門夜市小吃街。 有人將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藝”四個字,言簡意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內涵。有段歌詞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說實在的,我在北京住了40多年,北京小吃都沒嘗遍,還得有時間慢慢去吃。 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後門的爆肚張,其他還有爆肚楊、爆肚馮、爆肚滿等。 羊爆肚的吃法在過去很講究,要按羊肚部位選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隨顧客的選擇。爆熟的時間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樣。近來由於受到歡迎,而且鮮肚貨難以保證,象以前分部位供應已經沒有了。爆肚除要新鮮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時間要恰倒好處,爆肚又脆又鮮,吃爆肚的人要是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再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特別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說法很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萬春等梨園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制作方法: 將羊肚洗淨,分割成肚領、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蘆、肚板和食管 撕淨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肚散丹、肚板、肚蘑菇、肚葫蘆上的薄膜撕去,順著肉紋切成條,再橫切成小條 將香菜末連同蔥花、芝麻醬、醋、醬油、辣椒油、豆腐乳和鹵蝦油一起放入碗內調勻 鍋內半鍋涼水用旺火燒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攪拌,肚散丹氽5秒鐘,肚板永7秒鐘,肚蘑菇、肚領、肚板約余8秒鐘,食管約氽12秒鐘,熟後撈入盤子,蘸著調料即可食用。 爆肚滿:牛街輸入胡同,6路、50路牛街站。 爆肚宛:崇文門外東花市大街往東的白橋,地鐵崇文門站 106路電車磁器口站。 茶湯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 清嘉慶年間的《都門竹枝詞》中有“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老北京講究喝前門外的聚元齋和天橋的茶湯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橋茶湯李飲食店制作的茶湯,被中國烹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制作方法: 將糜子面洗淨,用涼水浸泡兩小時,瀝淨水,碾成面,再過細籮,即成糜子面 茶湯壺內灌滿涼水,燒沸,取碗一個,倒入開水和適量涼水攪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調成面糊,再用開水將面糊沖熟 在茶湯上面撒上紅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 茶湯李:阜成門內,42、13路汽車,102、103路電車阜城 門站,地鐵阜城門站。 炒肝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吃炒肝時應就著小包子沿碗周圍抿食。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鋪面和肩挑兩種。鋪面者首推前門外的會仙居。 北京天興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制作方法: 將腸子洗淨,盤成若干捆,用繩扎好後,將腸從一處剪斷,放在涼水鍋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時,將腸撈入涼水中,洗去腸表皮的油,切成小段 豬肝洗淨,切成菱形片,熟豬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熱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黃醬、姜末、醬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狀成熟蒜泥 將豬骨湯燒熱,放入豬腸,將沸時,撇去浮油, 放入豬肝及醬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鹽攪勻,湯沸後,立即用澱粉勻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攪勻即成 天興居炒肝店:崇文區前門鮮魚口街95號 電話:67023240 焦圈 北京風味小吃。本品色澤深黃,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風味獨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焦圈是種古老的食品。 南來順飯莊裡曾有個“焦圈俊王”,他的技藝無人能及,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樣,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北京護國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制作方法: 將明礬、鹼面、精鹽一起砸碎,加入溫水,用槌研攪出米粒大的泡沫花後,再倒入適量溫水制成調料溶液 取出一成溶液留用,其它與面粉和成面團,從一成溶液中取一半灑在面團上揉勻,饧15分鐘,再蘸上溶液揉按片刻饧15分鐘,以後塗上花生油饧1小時 將饧好的面團制成六七分寬的小劑,取兩小劑,油面對油面地橫疊起來,在小劑中間橫著按一道溝,再用小炸刀順著溝切一道縫成面坯 將面坯放入用旺火燒至六成熱的花生油中,把筷子插入縫中,將縫撐圓成圈,炸至兩面呈深黃色時即成 芸豆卷 芸豆卷是民間小吃,後流傳入清宮。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北京聽鹂館飯莊制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制作方法: 將芸豆磨成碎豆瓣,去掉豆皮,放入沸水鍋中,加入鹼和明礬,再多加些水,煮至將豆瓣搓捻一下成粉就算煮好了 將芸豆瓣撈出用布包好,上籠蒸一刻鐘取出,逐次舀一些豆瓣倒在馬尾籮上,刮擦成泥,晾涼後放入冰箱保存,以防吸潮 將和好的芸豆泥搓成圓條,放在濕布中間,壓成片狀,再抹成長方形薄片,鋪滿三分之一的濕布上,在上面鋪滿芝麻餡,將另一半濕布蓋在餡上,壓實 將濕布揭開,將一半芸豆泥卷成一個大卷圈,捏實後,撤出卷進去的濕布,按同樣方法,卷起另一半芸豆泥即為芸豆卷 豌豆黃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宮裡吃的時候通常裝在精致的盒子裡,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據說慈禧喜食。而沿街叫賣的通常加小棗,整塊出售。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北京聽鹂館飯莊制作的豌豆黃,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制作方法: 將豌豆磨成碎豆瓣,簸去皮,用水洗淨 鋁鍋放在旺火上,倒入涼水燒沸,下入鹼和碎豆瓣,燒沸後,用文火煮成稀糊狀時,放入白糖,將鍋端下,將豆瓣和湯舀在籮上,用竹板括擦制成小細絲豆泥 把豆泥倒入鋁鍋中,用旺火攪炒,以防糊鍋,當撈起豆泥往下流得很慢並形成一堆,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時,即可起鍋 將炒好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內攤平,用干淨的白紙蓋在上面,放在通風處晾五六個小時後,再放入冰箱內凝結後即成豌豆黃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