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2-10歲兒童最多見,冬春季節多發。有關專家提醒,應避免孩子在人流集中的地方逗留太久。 傳染源:猩紅熱患者及帶菌者。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爾可經過被細菌污染的書籍、玩具、生活用具、飲料及食物而傳播。 潛伏期:2~5天。 發病症狀:發熱,咽痛,起病1天內全身皮膚彌漫充血,並出現針尖大小的鮮紅色皮疹,皮疹於頸、胸、軀干、四肢依次出現,1~2天遍布全身達高峰,呈彌漫性密集紅斑,尤以肘彎、腋窩、腹股溝處皮疹更密集,兩頰及前額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鼻周圍呈特征性“環口蒼白圈”。皮疹持續2~4天後依次開始消退,7~8天時脫屑,手掌足跖部呈大片狀脫屑,有時像手套、襪套樣脫屑。 疾病初期,患者舌乳頭肥大,突出於白色舌苔中,稱為“草莓舌”,3~4天後白色舌苔脫落,呈鮮紅色,成為“楊梅舌”,是早期診斷要點之一。 治療措施: 主要是抗菌治療,青霉素療效可靠,又經濟便宜,可謂物美價廉;第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及頭孢菌素等。發熱嚴重患者適當退熱治療,並多飲水。 健康人群預防: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和早隔離。對接觸者要進行觀察和檢查,發現帶菌者及時隔離治療。流行期間注意室內通風,進行空氣消毒;避免當面探視患者。 專家忠告: 猩紅熱本身並不足為懼,但其可能合並的並發症應引起人們警惕,如化膿性中耳炎、中毒性關節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及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往往成為臨床醫生較為頭痛的問題,因此抗菌治療一定要有足夠療程。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