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口炎
一,根據臨床表現
近期有用藥史,發病與用藥有明顯的聯系,並應了解有無既往過敏史;口腔損害主要是充血,水腫,糜爛,滲出;此外注意皮膚上若有固定藥疹時,則有助於確診,同時也可有眼或陰部損害。
【臨床表現】
一,藥物性口炎
口腔粘膜損害常先於皮膚發生,有時亦可同時發生,患者應用某種藥物後可有一定的潛伏期,初次發作的潛伏期稍長,復發者則縮短,有時可在24h內發病。
1,口腔粘膜
發病於口腔粘膜時,患者首先感覺局部灼熱不適,口腔任何部位均可發生損害,如常見在唇,頰,舌,腭等處的粘膜上出現充血,水腫,若有水疱發生,由於言,食時的摩擦運動而迅速破潰成大小不等的糜爛面,並有滲出,此時,患者即感疼痛。
。
2,皮膚
發病於皮膚時,則好發於手足,顏面,出現紅斑,丘疹等;如重復使用致敏藥物,即在原部位出現圓或橢圓形紅斑,邊界清楚,數目多少不一,還可能合並水疱,對此稱之為固定藥疹(fixed drug eruption);有時,除固定部位外,亦可在新部位發疹,局部灼熱,脹癢,一般持續1周左右,而後消退。
。
3,眼部
發病於眼部時,常見為結合膜炎,表現為球結膜充血,脹痛不適,分泌物增多等。
4,陰部
發病於陰部時,在生殖器,肛門等處也可出現紅斑,糜爛等現象。
二,接觸性口炎
症狀出現較緩,因為口腔粘膜接觸到具有抗原性物質後,至少需數天才能在局部形成抗體,此時上皮已被致敏,隨著抗原物質的吸收,在局部產生抗原抗體反應,但也有因為接觸物刺激性大而潛伏期短的。
常見發病部位為唇,頰,腭,牙槽和前庭粘膜,接觸致病物質部位表現為炎症反應,輕重不等,一般表現為充血,水腫,發疱,糜爛,滲出,或有假膜形成,在舌部表現腫脹明顯,舌緣有牙齒壓迫印痕,如果將致敏物質去除後,在一段較長時間內,炎症仍在發展,可能夾雜感染,以後逐漸愈合。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