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因身體體積小,體內貯存的水分有限,相對的與環境接觸的體表面積大,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熱耗竭」系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體溫極度上升,過度排汗,而產生的身體不適,而「中暑」則是更惡化至隨伴有意識不清、抽搐、昏迷等神經方面的異常。要確定是否為高體溫,須以肛溫或耳內溫度為准,因為此兩者較接近身體中央的溫度,代表實際體內重要器官的狀況;口腔或腋窩處的溫度則多偏低,易被低估而忽略了實際的嚴重性。
兒童的體溫調節
人類是恆溫的動物,不論外界的溫度或冷或熱,體溫的調節中樞(位於大腦的腦干中)產生一些反應來維持正常的體溫范圍。幼兒體溫的調節中樞尚未成,功能較差。
皮膚微血管擴張:使含熱較高的血液能流經皮膚表面,以便將熱源散出,為身體最有效的散熱方式,但如外界溫度過高,就不能散熱,反而吸熱。幼兒的皮膚表皮細薄,通透性大;膚質嫩,血管分布充沛;體表面積也相對的大,故容易受外界高溫影響。汗腺分泌增加:汗水附在皮膚表面蒸發時,可吸收皮膚上熱量而降溫(占排熱量的百分之二十)。幼兒因皮膚汗腺數量少,體內水分貯存量有限,且流汗過多容易脫水休克,這散熱方式就不太管用。呼吸加快:肺部是除了皮膚外的次要散熱器官,呼氣時可將肺中的熱氣排出體外(占排熱量的百分之十)。如果環境的溫度高過體溫,吸入的是熱空氣,則甚至反而會使體溫上升。幼兒的新陳代謝速率原本就高,產熱多,故需配合較大的體表面積及較快的呼吸氣流進出始能排熱維持正常的體溫,但如果周邊環境的溫度高過體溫,此項特性反而更促使體溫竄升了。總上所述,可知嬰幼兒較不易有效自行控制體溫,容易發生暑熱傷害。
暑熱傷害的症狀包括: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干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
緊急處理方法如下:
1.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每隔十到十五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
全身可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濕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進涼水(非冷水)浴盆裡,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攝氏39度即可,勿使體溫劇降成過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塊,因為過冷的冰水會使皮膚血管極度收縮,皮膚血流阻斷使無法繼續排熱。暑熱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藥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降低溫度中樞的設定)反而對身體不利。
4.立即送醫治療。
預防中暑之道
1.勿使寶寶在大太陽之下曝曬。沒冷氣的密閉車內也很危險。
2.維持四周環境通風,並保持溫度的適宜。
3.小寶寶勿包裹太緊。
4.注意水分的給予。有生病發燒或腹瀉的情況,要特別注意給水,勿使身體水分喪失過多而導致脫水。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