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風起,田螺肥,”入秋之後,肉質嫩滑甘美的田螺就成了人們最喜歡的美食。
田螺屬貝殼類水產品,產於湖泊、池塘、沼澤、河流和水田中,營養豐富,素有“盤中珍珠”之譽。
祖國醫學用田螺防病治病歷史悠久。明代唐寅給祝枝山的患病小孩開過一劑處方:“尖尖寶塔五六層,和尚出門慢步行。一把圓扇半遮面,聽見人來就關門”,這張奇妙處方就是田螺。中醫認為,田螺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主治目熱赤痛、尿閉、痔瘡、黃疸、小兒驚風等症。
明代龔延賢《藥性歌括四百味》說:“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熱,醒酒立見。”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說:“利濕熱,治黃疸”。據現代醫學研究,田螺可治療細菌性痢疾、中耳炎、脫肛、疔、婦女子宮下垂、狐臭等,實是一味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如治濕熱黃疸,在腸胃功能未恢復時,可將田螺煮熟喝湯,腸胃功能恢復後既可喝湯又可吃肉,療效明顯。治中耳炎、痔瘡,可將田螺洗淨,在殼中加入少許冰片,化成汁(名為冰螺散),滴耳或痔部外搽,起到顯著效果。田螺肉搗爛還可進行各種疾病的敷治,如小便不通、腹脹,可用“田螺二枚、鹽半匙、生搗敷臍部一寸三分”(《醫鈔類編》)。南宋時,杭州名醫熊彥誠大小便團結、腹脹如鼓,束手無策,一異客聞知,在西湖摸回田螺,即以此方治好了熊彥誠的玻螺殼也有散結、斂瘡、止痛功效,主治濕疹、胃痛及小兒驚風等症。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