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消化系統重要器官之一。胃的功能正常,人體氣血化源充足,精神振奮,人體健康。
“民以食為天”。一個人一生,若以平均70歲計算,一個人在他一生中大約要吃進去60~70噸飲食,其中除飲水以外,都是食物。吃進去的食物必須經過消化,把大分子化合物,切割(消化)成人體能吸收的小分子物質,人體才能利用。
胃的消化功能,除了胃的肌肉有節奏運動,把食物充分攪拌、磨碎外,胃的消化功能主要靠胃液化學消化來完成。胃液是胃分泌的消化液,呈無色、酸性,PH為0.9~1.5,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成年人不吃任何東西,胃每天可分泌胃液1200~1500毫升;在進食和日常活動情況下,分泌量可達3000毫升左右/天。
人體胃液主要由鹽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組成。
鹽酸:就是通常所稱的胃酸。胃酸重要功能是把胃蛋白酶原轉化為胃蛋白酶,然後對吃進去的蛋白質發揮消化作用。胃酸流入小腸後,還能激發胰腺、膽囊,分泌胰液和膽汁,對食物進行進一步消化。胃酸還能把食物中正鐵還原成亞鐵,把碳酸鈣置換成氧化鈣,把鈣鹽離解成鈣離子,有利小腸吸收利用。胃酸除了消化功能外,難能可貴的是能殺滅隨飲食誤入的細菌、病毒,起到抵御病原性微生物的入侵的屏障功能。
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轉化為胃蛋白酶,對食物中蛋白發揮消化作用,特別是肉類食物中膠原蛋白幾乎全靠胃蛋白酶完成消化。
黏液:黏液是一種具有黏滯性和形成凝膠的特殊物質,覆蓋在胃黏膜表面,猶如塗在牆壁上的厚厚一層水泥,對胃黏膜起到潤滑和保護作用,防止胃黏膜受食物機械損傷和胃酸的腐蝕作用,保護著胃的健康。
在通常情況下,胃酸不會傷害胃的自身。可是,在某種因素下,如人體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或者服用對胃黏膜有傷害作用的藥物,或者生氣、激動、著涼等外因刺激下,使胃酸增加,胃黏膜受損,就會出現水腫、出血……那麼,胃炎、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關性疾病就隨之而發生,胃健康受損,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人體健康就難以保證了。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