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拜托!給我的孩子動手術時可以不上麻藥嗎?我們壓著孩子不讓他亂動成嗎?”在口腔醫院的急診室裡,但凡遇到孩子口腔有險情必須動手術時,家長無一例外都會提出這一要求,因為家長們都覺得麻醉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智力發育和記憶力。而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麻醉科主任吳志以及口腔颌面外科醫生王劍寧表示:“目前全世界都沒有任何醫學調查證明麻醉真的會讓孩子變笨”。當然,也沒有證據表明麻藥對小兒神經系統完全無影響,不過在國外,給孩子施手術都采用全麻。而麻醉的效果以及控制不良影響的關鍵在於麻醉配藥及麻醉師的水平。
家長:“最多局麻,不能全麻”
日前,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接診一名4歲小女孩,據孩子母親述說,孩子在5個小時前玩耍時不慎跌倒並咬傷舌頭,連送兩個醫院都沒及時處理。接診的王劍寧醫生查看孩子舌頭時發現:舌前大約1/3處有較規則的斜形創傷,其中左側舌從舌背到舌腹完全斷開。王劍寧告訴小女孩的母親,因為從受傷至此時已耽擱5個小時,不能完全排除部分舌組織已經壞死,所以必須馬上手術。從孩子死活不讓醫生檢查舌頭的情況看,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只能采取兩種方案:一是在局部麻醉下手術,但由於患者年齡小不配合,手術依然存在一定難度;二是在全麻下的急診手術。“啊?!要全麻?不行不行!孩子肯定受不了,最怕舌頭治好了孩子卻變傻了!”孩子媽媽急忙擺手,就這樣她一直與醫生“討價還價”,後來讓了一步,但仍強調“最多局麻,不能全麻”。最後,醫生還是說服了家長,手術進行十分順利。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在孩子上手術台前提出對麻醉的抗拒。”口腔醫院麻醉科主任吳志說,因此,醫護人員都養成了向家長介紹、解釋麻醉相關問題這一手術“先行”程序。
他說,孩子,尤其是4歲以下幼兒,幾乎無法完全配合手術,所以必須使用麻醉,但是,不知道家長們是從哪裡聽說麻醉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力,所以醫護人員得先做家長的思想工作。一旦遇上急診,搶救時間非常寶貴,可往往總要浪費一些時間在與家長的溝通上。大部分的家長到最後都會被“說服”,但也有的家長一聽非麻醉不可就扔下一句“那我們家孩子不治了”,然後就帶著孩子走了。
未有結論表明麻醉影響孩子智力
其實,之所以對麻醉強烈抗拒,是因為家長們擔心孩子用了麻醉藥會變笨,智力和記憶力不如以前,甚至影響學習和發育,吳志說:“雖然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擔心卻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藥物只是暫時對孩子的神經起作用,麻醉過後神經系統運作會恢復正常。目前全世界都沒有機構以及資料表明,在正規麻醉操作下,孩子的智力與麻醉有直接關系。
既然難以確定麻醉和孩子智力之間的聯系,是否也就代表無法排除麻藥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呢?吳志解釋,人腦細胞活動和氧氣的多少密切相關,它對缺氧的耐受性很差,一般中斷腦供氧5~8分鐘,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在麻醉或手術過程中,往往由於病人嘔吐、舌後墜堵塞呼吸道、喉痙攣發生窒息等情況,會促使發生腦缺氧。此外,術中心跳驟停、大出血、中毒性休克也會發生腦缺氧,若搶救不及時,會引起不良後果。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對腦細胞的不良影響都是由麻藥引起的。
專家指出,小兒麻醉最基本的概念是:睡眠+止痛=麻醉。睡眠對小兒手術非常重要,因為小兒很難忍受手術時固定體位而造成的不適感,因此需要給予足量的藥物安眠。小兒在麻醉清醒過程中有精神恍惚、嗜睡現象,只要呼之能應則是正常現象。
小兒麻醉確實比成人麻醉風險高
雖然孩子因為手術麻醉會變笨的說法是缺乏根據,但吳志表示,小兒麻醉確實比成人麻醉的風險性要高。因此,對年紀稍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手術中真的能配合,能不麻醉當然還是盡量不麻醉的好,這樣安全系數會相對提高。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使用麻醉的手術與需要麻醉的手術相比,簽署的《手術同意書》是不一樣的。一般如果采取全麻,病人、家屬都需要另外簽署一份“麻醉協議書”,書上一般會標明手術麻醉的危險性有:麻醉意外、休克、重大髒器衰竭、昏迷等。“雖然寫得比較嚴重,但發生幾率還是很低的。”吳志說,但相對而言,孩子出現麻醉意外的可能性還是比成年人大,因為孩子的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身體代償功能較成人差一些,所以更容易發生麻醉意外。
孩子最有可能遇到的麻醉以外有:
1.呼吸抑止,會導致缺氧。人們可能也是從這個角度判斷,一旦孩子的腦細胞受損,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記憶力。目前我國的麻醉水平、技術都十分成熟,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危害概率非常低。
2.對孩子其他器官功能的損害,如肝、腎功能。吳志說,確實會存在一點危害,只要是藥物就會有毒副作用,但麻醉對肝、腎的副作用並不比其他藥物大。
3.孩子可能出現嘔吐現象。這與成年人的風險是一樣的,這是源於個體差異,不會因為病人年齡小發生的幾率就高一些。
吳志還強調:“我們都是嚴格按照孩子體重確定麻藥用量的,這樣可以確保麻藥剛剛夠。”
不說清孩子病史配不出好麻藥
吳志說,如果家長不說清楚孩子的禁忌症和適應症,麻醉師很難配出最好的麻藥。很多家長小看麻藥,以為就是一根針插進去讓孩子睡了這麼簡單,其實給每個孩子配的麻藥都不一樣。目前常用的麻醉藥有四種:鎮痛藥、止痛藥、肌松藥、吸入麻醉藥,而這四種一般混合著用。混合用的好處在於能疊加各種藥的效果同時降低每種藥的副作用,保證每種都使用相對較小量,劑量小副作用就小,但麻醉效果卻是疊加的。
每種藥怎麼配、配多少除了通過醫生診斷孩子的狀況得知,還取決於家長提供的孩子健康情況。由於每種麻醉藥都有相對應的適應症和禁忌症,所以家長只有詳細地向麻醉師介紹清楚孩子過往病史、身體狀況,才能保證麻醉師配出效果最好、對孩子危害最小的麻醉藥。
術前6小時孩子不吃零食不喝水
術前6小時不能喝水、不吃東西是手術麻醉的常識,但很多家長經不起孩子撒嬌,以為喝點水沒多大關系,這是不對的。因為飽食後的患兒,容易因嘔吐發生呼吸道堵塞,繼而引起腦缺氧。因此,胃排空後4小時為手術最佳安全時間。
“當然急診另當別論,我們的原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吳志說,只能一邊手術一邊嚴密觀測孩子麻醉後的身體反應情況。如果是“急診”裡比較“不急”的情況,就會稍微延遲一點手術時間,盡量既保證手術安全又保證效果。
治好其他疾病再麻醉太苛求
一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完全健康才能承受麻醉治療口腔手術,吳志說,其實這是過分苛求。雖然大原則是孩子健康狀態下麻醉手術最合適,但如果孩子一直有慢性咽喉炎好不了,難道就不能麻醉了嗎?相對於一些有慢性疾病的孩子,手術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是“身體最佳狀態、其他疾病相對較輕”時就可以了。“如呼吸道疾病、慢性疾病都可以挑選孩子病情有好轉的時候進行麻醉手術。”
此外,例假或感冒等孩子“狀態欠佳”時都應該回避麻醉手術。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