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能引起肢體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本病多見於溫帶濕度較大的地區,全球均有發病,我國的發病率為0.35~0.4%,按此數據估計,我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400萬左右。 發病高峰年齡在20—45歲之間約占80%,多見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3。本病發病多隱漸,而以潛伏期1—5年者最多。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至今並不十分明了,目前大多認為其是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視為一種慢性的綜合征,表現為外周關節的非特異性炎症。此時患病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呈現進行性破壞,並致使受損關節發生功能障礙。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女性是男性的2~3倍;歐美國家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國人。
臨床表現
我國的流行病學資料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北京郊縣、廣東農村、山東農村的RA患病率分別達到0.34%,0.32%,0.36% , 美國的一些印第安人部落RA的患病率接近3.5-5.3%,且高發年齡為45-50。以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為本病主要臨床表現。輕者影響關節功能,重者造成殘疾,或因重要髒器如血管、心髒受累而危及生命。祖國醫學將其歸屬於“痺證”范疇,但痺證可包括的疾病甚多,而本病病程長,病情頑固不化,不少學者認為性關節炎,更接近於《金匮要略》之“歷節風”,或稱“頑痺”、以區別於其它的痺證。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