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常識

​輻射的危害

大家可能會經常聽到輻射這個名詞,那麼什麼是輻射,輻射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怎樣的傷害呢,其實輻射有非常多種的,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就是電磁輻射,而其實還存在著宇宙輻射以及核輻射等輻射呢,我們應該深入了一下輻射的危害,並且做好對於輻射的預防才行。

輻射的危害我們要區分開來,不同的輻射對於我們人體造成的傷害是不同的。核輻射會導致我們出現各種疾病,出導入人體出現白血病以及各種腫瘤。

輻射分為電磁輻射和核輻射。核輻射危害,如钴-60、铯-137、銥-192源等產生的γ射線;kr-85源等產生的β射線;241Am-Be源、24Na-Be源、124Sb-Be源及能量超過10M的電子加速器產生的中子射線;非密封源所產生的的β、α射線;各種工業用、醫療用X射線設備產生的χ射線等。隨著核能和核技術在工農業生產、醫療衛生、科學研究和國防中的大量應用,受照射的人員越來越多,輻射的危害已不容忽視。長期受輻射照射,會使人體產生不適,嚴重的可造成人體器官和系統的損傷,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腫瘤、眼底病變、生殖系統疾病、早衰等。

宇宙輻射危害。宇宙輻射強度 隨海拔高度及緯度增高而增加。現代噴氣式客機在10至20公裡飛行高度上,宇宙輻射的強 度是 海平面的近百倍,長期 遭 受宇宙輻射照射,一些反映輻射損傷的指標(如體內淋巴細胞微核率)發生變化,表 明健康已受到影 響。

電磁輻射危害。電磁污染已被公認為排在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音污染之後的第四大公害。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將電磁輻射列入必須控制的主要污染 物之一。電磁輻射既包括電器設備如電視塔、手機、電磁波 發射塔等運行時產生的高強度電磁波,也包括計算機、變電 站、 電視機、微波爐 等家用電器使用時產生的電磁輻射。這些 電磁輻射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 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 劑量下,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據國外資料顯示,電磁輻射已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電磁波磁場中,人群白血病發病為正常環境中的2.93倍,肌肉腫瘤發病為正常環境中的3.26倍。國內外多數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造成兒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並能誘發人體癌細胞增殖,影響人的生殖系統,導致兒童智力殘缺,影響人的心血管系統,且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

不過專家 們同 時指出,對 輻射也不必過於恐懼,因為輻射不屬於強致癌因素,不會引起“特殊癌”,只是使癌的發生率有所提高 。據對現有 資料統計 分析,只有4%的腫瘤是電離輻射造成的。而且輻射危害是可以預防的,輻射造 成的損傷也是可以治療的。

電磁輻射對於高齡孕婦的影響比較大。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24-28歲。這一時期女性發育完全成 熟,卵子質量最好,盆內韌帶和肌肉彈性最佳,子宮收縮力強。這個時期生育時,流產、早產、死胎、畸形 和癡呆兒的發 生率也最低。35歲以後生育的婦女,卵子的質量開始下降,卵細胞易發生畸變,各種慢性疾病的積 累 ,使胎兒發生染色 體異常的 幾率就比常人高,早期流產、後期難產其難產(臀位產、手術產和先天愚型)的發病率大大增加。該年齡段的孕婦骨盆和韌帶 功能退化,軟產道組織彈性較小,子宮收縮力相應減弱,易導致產程延長而引起難產,造成胎兒產傷、窒息。另外,由於高齡孕婦的因此,胎兒畸形及某些遺傳病的發生率也較高。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在35歲,懷上帶畸形染色體的孩子幾率是1/178,流產的幾率是1/200,是適齡生育者的2~3倍。

“除了生理上的生育劣 勢,高齡孕婦對外部環境的刺激較適齡婦女更為敏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左文莉教授表 述了上述觀點。左教授援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北京協和醫院”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微波爐、電磁爐 、手機、電腦、復印機等造成的電磁輻射對孕期婦女尤其是高齡孕婦的危害巨大,“以微波爐為例,大多數微波 爐在50厘米內的電 磁輻射,超過最 高限值37% 之多,這大大超過了哪怕是適齡孕婦都難以承受的輻射范圍,對 於高齡產婦的影響可想而知,這將大大增加孕婦流產或染色體變異風險可能”,左文莉說,“因此,建議高齡孕婦在准備懷孕乃至懷孕期間,盡可能遠離上述輻射源,少接打電話,在自覺不安全環境,穿著防輻射服,以降低輻射危險”。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麼是輻射以及輻射的危害,輻射有非常多種,不同的輻射有不同的危害,我們常見的輻射有宇宙輻射,核輻射以及電磁輻射,家庭中經常接觸的是電磁輻射,上文詳細介紹了各種輻射的危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