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也叫做黃芪,是一種常用的中藥之一,是作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者是黃芪的根。主要是生產在中國的內蒙古,黑龍江以及山西等地區,收獲主要是在春秋兩個季節,出去須根幾根頭,然後再曬干,切成一片一片的,就可以使用了,黃芪的作用有哪些呢?很多人都不清楚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方法/步驟
>01
補脾益氣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虛洩瀉,久瀉脫肛等。北芪的補氣力強,善補肺氣,可以治療肺虛氣短,聲低懶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黨參、白術、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後的北芪補益力更強。
>02
固表止汗
用於表虛自汗。北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較好。臨床上通過不同配伍,能治療各種汗出症;同助陽藥配伍,治陽虛自汗;同補氣藥配伍,治療氣虛自汗;同滋補藥配伍,治陰虛盜汗。若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藥中配伍黃芪,能鼓舞陽氣,補益汗源,使其發汗,所謂“黃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就是這個道理。這時宜生用。
>03
益氣升陽
用於氣虛下陷之症。中醫認為髒器的下垂是由於中氣下陷之故,北芪善於益氣升陽,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以及氣虛血脫的崩漏等症。中醫用補中益氣湯治療髒器下垂各症,補中益氣湯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補氣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陽。這時宜蜜制後用。
黃芪的作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黃芪除了上面介紹的作用以外,黃芪還具有補氣,補益的作用。是能夠補脾健胃,補氣固脾,排毒,排膿等作用,黃芪在很多地方都是當做食材來使用的,但是,小編不建議大家經常飲用,因為是藥三分毒。如果身體沒有什麼異常的情況,最好不要服用黃芪。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