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常識

獻血有害健康嗎?

很多流言都說獻血有害健康。一篇在網上流傳很久的文章還細數了好幾個方面,宣稱獻血對身體有害。但是這些說法在醫學工作者眼中是否可靠呢?來看醫學博士、健康雜志資深編輯對這些流言的批駁。

流言:

獻血會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喪失。紅細胞的減少會使身體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細胞的各項生命功能無法正常發揮,獻血後產生頭暈現象就是因為腦部沒有得到足夠的氧氣。白細胞減少會使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獻血後虛弱就是這個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就使本來無足輕重的感冒病毒有機可趁。血小板的減少會使傷口難以愈合。白血病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血小板減少。也許你會說,大家都說獻血後身體會產生出足夠的血液補充,可是你知道所有的血細胞均在骨髓內由造血干細胞分化而成。造血干細胞是有壽命的。書上說,獻血後2周,血液的容量會補充完整。但請注意:補充的是什麼?是血漿,血液和血漿是兩個概念。獻血後會感到口渴,就是要補充血漿,血站會無償提供糖水或牛奶也就是這個原因。

真相:

這條流言對於獻血之後機體恢復的生理過程存在諸多誤解。我們針對流言的說法一一加以解釋。

獻血的量相對於全身血液來說算很多嗎?

通常一次獻血200毫升,珍貴血(如AB型血。注:不一定是RH陰性血,因為RH陰性血太少見,往往采用“聯盟”的方式,只要加入“聯盟”,自己需要用血的時候,其他“盟友”就會去血站獻血指定給該盟友。)可能會要求到400毫升。兩次采集間隔不少於6個(其他很多國家規定是12周)。200毫升即0.2升,而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為4.2-4.8升,獻血量僅占全身血液的5%左右,對健康人來說不是個大數目,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傷害。女性每個月“那幾天”還要出血30~50毫升呢,而且是每個月都出,有些量大的能到80毫升;6個月加起來都不止200毫升了,還不是該吃飯吃飯、該旅游旅游,有些人還照常喝酒運動做愛呢。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獻血的那點血量對全身來說損失並不大。

為什麼獻血之後頭暈惡心?

有些初次獻血的人容易發生頭暈惡心,這通常是因為血壓的改變,加上情緒的壓力。抽煙喝酒還會加重頭暈。血壓是血液對血管的壓力。想像你往一個橡膠管道裡吹氣,你吹的力氣越大,管壁受到的壓力也越大。嘴向管道裡吹氣就好比心髒向全身血管泵出血液。血壓高往往是因為血管壁太硬了彈性差,血壓低可能因為心髒泵出血液的力量不足、心率過緩、血液量少(受傷失血的人可能低到血壓都測不到)。但這個血壓改變很快會被身體調整過來。如果一次獻血就老是低血壓,那高血壓患者不用吃藥了不如去放血好了;也不會有“充血性心衰”這種病了(外周血壓太高了,心髒泵不動了)。獻血後往往需要休息一會兒,吃點兒喝點兒。第二天起床時動作也輕緩些,讓你的血壓做出調整。覺得不舒服的時候避免精細勞動。吃夠喝夠就問題不大,尤其是喝夠,別讓自己脫水就行。

獻血後容易生病?

白細胞的確與免疫力有關,但它並不是決定免疫力的全部因素。就好像這個月你被扣了200塊獎金,並不代表你家就窮了。從另一方面看,女性在經期會有白細胞的輕度升高,但也並沒有出現“女性在經期更不容易生病”這種現象。相反,有文獻還認為年齡較大或絕經的獻血者可以擺脫體內過剩的鐵,而過剩的鐵與心髒病發作有關——不過文獻也注明了:雖然已經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但其中的關聯性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獻血導致血小板減少,和白血病有關嗎?

流言說:

“白血病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血小板減少”。其實,人們統稱的“白血病”,在臨床上是一類血液病。只要血裡的各種成分比例不平衡了,就可能造成血液系統工作不正常,被稱為“病”。它們的病因各不相關,甚至“白細胞增多”也不是它們的唯一表現。即使說到主要與白細胞相關的狹義“白血病”,“血小板減少”也只是表現之一,而不是其原因或誘因。而且血小板的恢復也不困難。教科書上說:血小板的壽命為7-10天,衰老的血小板為單核巨噬系統所清除。血小板與粒細胞不同,在骨髓中並無儲備,如血小板被大量破壞,則恢復較慢,至少3-5天始能恢復正常,這正是巨核細胞成熟至產生血小板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說,你損失了5%的血小板,即使這算“大量”,也不過幾天就恢復了。那麼血液中的其他成分情況如何呢?水和無機鹽的話,2小時就補完了;其他大多數物質2天也補差不多了。恢復最慢的是紅細胞,因為它的壽命是100-120天,明顯丟失的時候骨髓會用6~8倍的速度來造血,恢復不超過1個月。因此,流言所說的:“獻血後2周,血液的容量會補充完整”這句話並沒有描述出正確的情況。

什麼樣的人不能獻血?

簡單來說不讓獻血的情況就是對獻血者有風險或對用血者有風險。

具體包括:近期獻過血的(我國規定6個月);體重過輕或過重;貧血;患有各種感染疾病,或有感染疾病風險的人(比如英國規定12個月內有過男男性行為,4個月內有過文身的人也不能獻血;新加坡規定某個特定時間段在英國或法國居住過一段時間的人也不獻血——因為瘋牛病CJD);患有惡性腫瘤或有病史的人;有嚴重的慢性病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等等。另外,哺乳期的媽媽一般不獻血,尤其是分娩後6個月內。因為這可能會減少你身體的鐵儲備,造成嬰兒缺鐵的風險。

獻血後如何補鐵?

食補。這裡應該注意,雖然很多食物中含鐵量都很豐富,但是,蔬菜(包括大力水手的菠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屬於不容易吸收的非血紅蛋白鐵。補鐵還是得靠動物肝髒、全血、魚類和畜禽肉類。

獻血後如何休息?

當天不進行重體力勞動,不進行激烈運動。喝水要比平時多,4大杯每杯250毫升。注意是水,咖啡或酒可不行。不要待在過熱的環境中。應該避免的是:節食、少水、抽煙、長期站立……這些都會影響你的恢復。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