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處理方式時,應根據創面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必須考慮修復後的功能問題,比如位於手、足和關節等功能部位的燒傷,如果自體供皮區充足,應施行早期削痂療法,立即移植大張中厚自體皮片,防止保守治療後局部瘢痕增生顯著,影響功能。
常用的創面處理方式包扎包扎適用於淺度燒傷創面。用消毒敷料包扎創面,可以保護創面不受外界環境的污染,避免患者躁動時造成創面擦傷損害,尤其是小兒患者,並具有減輕疼痛、保暖和制動作用。
包扎後可以為創面提供一個濕潤的環境,適宜於創面愈合。深Ⅱ度燒傷包扎應同時應用局部抗菌藥物,否則局部壞死組織在溫暖、潮濕環境中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感染,特別是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
包扎後應每日檢查外敷料,以最外層敷料不被滲透為原則,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創面與外界環境隔絕的作用。包扎范圍應超過創面邊緣5cm。
包扎應自遠端開始,肢體末端應外露,以便觀察血運情況。如發現敷料最外層有滲出液或膿液,或患者訴創面持續性跳痛,則應給予創面檢查,更換敷料。
暴露暴露療法通常適用於深度燒傷創面,就是將創面直接暴露在清潔、干熱的空氣中,創面上不覆蓋任何敷料,使滲出物和壞死的皮膚迅速形成一層干痂。干燥的環境不利於細菌滋生繁殖,但也不利於創面愈合,淺度燒傷創面一般不用暴露療法。
開放俗稱“半暴露療法”,是相對於包扎方式的封閉環境而言,不用外敷料包扎,通常紗布作為藥物的載體覆蓋在創面上,適用於不便包扎的部位,如頸、肩、腋窩、會陰、腹股溝等處。 深度燒傷和面積較大的燒傷患者,應轉至燒傷專科醫院進行治療。
通常中度以上的燒傷創面處理難度相對較大,發生並發症的幾率相對較高,故應及時到專科醫院進行處理。另外,對於小兒患者和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調節和代償功能較差,發生各種並發症的危險性增加,應給予重視。
如小兒皮下軟組織疏松,發生燒傷後滲出的組織液容易在皮下大量積聚,形成較重的水腫,造成隱性體液丟失,小兒主訴能力較差,如不能及時處理,易發生脫水。
同時腫脹局部脹痛,如下颌部位的嚴重腫脹可影響正常呼吸,甚至窒息。四肢的嚴重腫脹可影響肢體遠端的血運,如出現指端或趾端的青紫等意外情況,應及時給予處理。
特殊部位的燒傷,如顏面、會陰、手足等部位,因處理不當可造成較嚴重的後果,故應轉至專科醫院進行處理。顏面部位的燒傷常伴有吸入性損傷,應仔細進行病史詢問和檢查,一旦出現窒息等意外,則後果嚴重。會陰部位創面處理困難,容易受到污染,發生感染後,常會遺留瘢痕,甚至影響功能。
手足部位及關節部位一旦遺留瘢痕常會引起功能障礙,故應准確判斷燒傷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謹慎處理創面,盡量避免功能障礙的發生。
特殊種類的燒傷,因其診斷和治療的特殊性,應轉至專科醫院進行處理,如電擊傷和化學燒傷等,常常伴有深部組織損傷和全身反應,需要及時處理。
轉診轉診過程中應注意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如對於吸入性損傷患者,應根據患者傷情和轉診所需時間,判斷轉診過程中是否會發生窒息等意外。
大面積燒傷患者,應在轉診前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及時補液治療,並及時記錄病情和液體入量情況。部分患者如有嚴重肢體腫脹和焦痂存在時,應判斷是否需要提前進行減張處理;曾有患者因未行減張處理,而造成雙手十指缺血壞死,最終行十指截指術。對於存在復合傷的患者應進行全面檢查,對於窒息、大出血、張力性氣胸等情況應給予優先處理。
總之,燒傷患者受傷後難以在第一時間到達專科醫院,合理的早期處理和及時的轉診非常重要。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