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急救常識

常見心髒急症的急救方法

心力衰竭急救

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現為體力勞動時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病情發展嚴重時,病人常常在夜間憋醒,被迫坐起,咳喘有哮鳴音,口唇發紫,大汗淋漓,煩躁不安,咳粉紅色痰,脈搏細而快。

右心衰竭初起可有咳嗽、咳痰、哮喘、面頰和口唇發紫、頸部靜脈怒張。下肢浮腫,嚴重者還伴有腹水和胸水。

同時出現左心和右心衰竭的為全心衰竭。

急救措施

首先要讓病人安靜,減少恐懼躁動。有條件的馬上吸氧(急性肺水腫時吸氧可通過75%酒精溶液),松開領扣、褲帶。讓病人取坐位,兩下肢隨床沿下垂,必要時可用膠帶輪流結扎四肢,每一肢體結扎5分鐘,然後放松5分鐘,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髒負擔。口服氨茶鹼、雙氫克脲噻各2片,限制飲水量,同時立即送病人去醫院救治。

心肌梗死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心髒急症,是導致中老年人心髒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患者在發病後幾個小時內死亡,其中未能及時到醫院就診便死亡的病人約占到1/3,及早發現和正確處理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氣促等症狀,就要考慮到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救方案:

1、讓病人就地安臥,不要翻身,保持安靜和情緒平和,周圍的人也不要大聲說話,並盡量減少搬動病人。千萬不要讓病人步行到醫院,如急送病人至醫院,人背、車拖,一路顛簸,易使病情惡化。

2、如有供氧條件,立即讓病人吸氧,同時速與急救站聯系。

3、如有家用常備藥箱,遇到心肌梗死病人發作時,首先讓患者立即躺下,停止活動,口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如有胸痛者,可將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嚼碎後置於患者舌下。心跳呼吸驟停者亦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

心跳突然停止的急救1.突然暈厥、意識喪失、四肢抽搐。心髒停跳10~15秒鐘由於腦缺氧引起昏厥,意識喪失,病人可以突然由坐位、站位倒下,大聲喊叫也無反應。同時出現面部和四肢肌肉抽搐,長達幾分鐘。

2.心音、脈搏、血壓突然消失。觀察脈搏以大動脈搏動為准,成人以頸動脈,股動脈,幼兒以肱動脈為准。

3.呼吸停止。開始時呈現斷續或歎息狀態,每分鐘只有幾次呼吸,呼吸動作小,胸部見不到起伏征象,很快呼吸完全停止。呼吸停止多發生在心髒停跳20~30秒鐘以內。

4.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出現紫绀。心髒停跳45秒鐘出現紫绀,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1~2分鐘瞳孔散大固定。紫绀見於面部皮膚,唇、指甲等處變成紫黑色。

5.心電圖改變。專業急救醫生攜帶心電圖機,可做出心髒停搏的心電圖診斷。

6.及早識別心髒驟停的病人。

7.撥打120急救電話呼救。

8.立即開始心肺復蘇。

突發心絞痛的急救

如果在醫院以外的其他地方心絞痛突然發作,身邊又沒有急救藥物,怎麼辦?最簡單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施以“耳穴按壓法”,以此迅速止痛,緩解症狀。

“耳穴按壓法”具體做法是,取一根火柴或牙簽、細干樹枝以及小細鐵釘之類的東西,用其末端,在耳廓的耳輪腳正中處,觸探最敏感的痛點,即是耳中穴。稍稍用力按壓此穴,大約1分鐘即可出現止痛效果,2~3分鐘可以緩解心絞痛,他人操作比自行操作效果更好。若痛感持續10分鐘不緩解,要叫救護車。

按壓耳中穴時,有刺痛、酸痛、脹痛、燒灼痛以及麻木等感覺,這是正常的反應。先壓左耳側耳中穴,如果按壓效果不敏感,改用右耳側耳中穴按壓。一次見效後每日按壓6~8次,以鞏固療效。

心髒性氣喘急救

心髒性氣喘多在夜間睡熟後發作,又稱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患者多有高血壓、冠心病、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急性腎炎等病史。夜間氣喘發作時常咳嗽頻頻,呼氣和吸氣都有明顯的困難,還帶有哮鳴的聲音。發作時間短則10多分鐘,長則1小時左右,還可以連續發作呈氣喘持續狀態。重症病人可發生急性肺水腫,出現氣喘加劇、紫绀和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現象。

急救措施

心髒病人夜間氣喘發作時,應迅速讓病人坐在靠背椅上,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血液的回流,減輕症狀,同時應立即請醫生或去醫院檢查診治。

有心髒性氣喘發作趨向或先兆的病人,如發作前輕微活動一下就感到呼吸困難,胸悶難受,或出現下肢浮腫,兩肺下部能聽到少量濕性啰音,這表示心髒功能已經差了。可以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的強心藥物。每天下午最好能平臥幾小時,使下肢水腫得以消退。

水腫病人應控制鈉鹽攝入量,炒菜中不可加鹽或用平時量的1/3.水腫明顯者還應少飲水,必要時可加用利尿劑。

心髒病人出現的氣喘在夜間發作的機會較多,特別是心髒功能不好的人,容易發生急性心力衰竭,因此,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遵照醫囑,調節飲食,戒煙忌酒。

心跳過快的自我救護

在正常情況下,心髒的跳動是由起搏和傳導系統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結發動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鐘 60 ─ 100次,如果超過100次,就是心跳過快,醫學上叫作心動過速。

窦性心動過速頗為常見。顧名思義,此種心動過速是由窦房結發動的。發作時,成人心跳頻率每分鐘在100 ̄150次之間,幼兒每分鐘可達200次。其特點是逐漸發生、逐漸消失。窦性心動過速可見於正常人,常見的誘發因素有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惡夢、飲酒、喝濃茶、飲咖啡以及大量吸煙等。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只要消除誘發因素就會自行恢復。窦性心動過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發熱、貧血、妊娠、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此時主要應針對病因治療,並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服下列藥物,如心得安,每次10毫克,一日3次,但對哮喘、心力衰竭、低血壓患者及孕婦禁用;安定,每次2.5-5毫克,一日3次;針刺內關、合谷、神門等穴有一定效果。

陣發性心動過速不是由窦房結發動的,而是由異位起搏點(指心房、心室及心房與心室交界區的某些組織)發動的。根據異位起搏點所在的部位,又把陣發性心動過速分為三種:由心房異位起搏點引起的心動過速叫房性心動過速;由心房與心室交界區的異位起搏點引起的心動過速叫房室交界性心動過速;由心室異位起搏點引起的心動過速叫室性心動過速。由於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心動過速常不易在心電圖上分辨清楚,因此,把它們統稱為室上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見於正常人,也可見於各種心髒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洋地黃中毒等病人。其特點為突然發作、突然終止,多持續數分鐘乃至數小時,並伴有心慌、氣短、頭昏、恐懼、乏力、心前區壓迫感或窒息感,甚至發生心力衰竭、暈厥等。心率每分鐘160-250次,節律規則。發作時應立即休息,消除患者顧慮。采用下列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常能迅速使發作停止:①突然用力咳嗽。②大口進食或飲水。③盡量使頭後仰或身體前彎。④深吸氣後屏氣,然後用力作深呼氣動作。⑤用壓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惡心、嘔吐。另外,針刺內關、通裡、神門等穴亦有效。經上述處理無效時,應請醫生治療。

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多見於嚴重的心髒病及藥物中毒。發作時心率為150-200次/分鐘,常有心慌、氣急、心前區疼痛、頭昏、面色蒼白、出汗等症狀,血壓多數下降,甚至出現心力衰竭、休克或暈厥,一旦演變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可發生猝死。因此,發作時應立即讓患者休息,吸氧,口服安定5毫克,並速將病人送往醫院治療。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家庭急救

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指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及3度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動過速雖一般不致命,但臨床常見、且一旦合並預激綜合征而又得不到正確的處理,其後果也很危險。這裡主要談談室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家庭急救和自救。

(一)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1.撞擊病人心前區。病人在家中或院外發生“室速”,目睹者可立即叩擊其心前區數下,利用撞擊所產生的10-35焦耳的低能量電流使“室速”和剛發生的 “室顫”恢復正常心律。

2.咳嗽動作自救。發生致命性室性心動過速時可用連續咳嗽4~5次來自救。

(二)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對“室上速”采取刺激迷走神經興奮的方法,可使部分病人的這種心動過速突然中止、家庭中自救可試用以下方法:

1.交替壓迫眼球,但有青光眼者禁壓。

2.交替壓迫現側頸前中部,但對高令老者慎壓。

3.盡量使頭後仰或軀體前彎。

4.用力吹膨脹困難的氣球。

5.深吸氣後用力摒氣,然後做深呼氣動作。

經過上述方法如仍不能終止這種“室上速”,應將患者送醫院救治。

高血壓急救法

如果家庭中患高血壓病的成員突然發病,家裡的其它成員應能做出初步判斷,並適當做些相應的處理,實屬重要。

急救方法

(1)血壓突然升高,伴有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甚至視線模糊,即已出現高血壓腦病。這時家人要安慰病人別緊張,臥床休息。家中若備有降壓藥,可立刻服用,還可以另服利尿劑、鎮靜劑等。若經過上述處理,症狀仍不見緩解,要及早護送病人到附近醫院急診治療。

(2)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多在勞累或興奮後出現劇烈的心前區疼痛、胸悶,可放射至頸部、左肩背或上肢,重者有面色蒼白、出冷汗。遇著上述情況時,應叫病人安靜休息,備有硝酸甘油一片舌下含服,或打開一支亞硝酸異戊酯吸入。家中如備有氧氣袋,可同時予以吸入氧氣。如症狀不見減輕應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備車前往醫院。

(3)如病人突然心悸氣短,呈端坐呼吸狀態,口唇發绀,伴咯粉紅泡沫樣痰時,要考慮有急性左心衰竭。應吩咐病人雙腿下垂,采取坐位,予以吸入氧氣,並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注意事項

高血壓患者在發病時,會伴有腦血管意外。病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伴有嘔吐,甚至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此時要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意識障礙伴有劇烈嘔吐時,嘔吐物吸入氣道,然後通知急救中心。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