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窗外風和日暖,深冬的上海已經很久不見這樣的好天氣。城裡家家戶戶、老老少少不約而同地走到了室外。我和老伴也舒心地坐在小區的長廊上,沐浴著冬日的陽光,樂滋滋地看著小朋友們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
"老鷹"和"母雞"是兩個15歲左右的大男孩,扮演"小雞"的則是一群7、8歲的小朋友。隨著一聲"開始","母雞"後的"小雞"隊伍象蛇一樣不停地扭動,突然"老鷹"俯沖過去,奮力將一只"小雞"拖了出來。就在這時,被拖出隊伍的小朋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臉色蒼白,大哭說被拉的肩膀疼痛劇烈,不能動彈。"老鷹"、"母雞"和其余的"小雞"被眼前的意外震驚了。我趕緊走了過去,憑著多年的醫療工作經驗斷定,這位"小雞"的肩關節脫位了。於是我即刻在現場對他展開急救,幾分鐘後,這位"小雞"的疼痛減輕了許多,他的父母也趕了過來,將他送入醫院作進一步救治。
要做好肩關節脫位後現場急救,平時應對肩關節的結構、脫位後出現的症狀、復位方法有所了解。
一、肩關節結構
人體胸骨背面的外上方有一塊呈三角形的扁平骨。它的正面、反面有很多特殊的結構和標志。扁平骨的最上邊是肩峰,在體表可觸摸到,其下有一個面向外側的淺窩,叫關節盂,肱骨頭就坐落在窩內。關節盂、肱骨頭的銜接構成了肩關節。肩關節外有結構松弛的關節囊,囊內有肌肉、肌腱和肌纖維,它們極大地加強了肩關節的牢固性、靈活性和活動范圍。但關節囊下部缺乏肌肉和肌腱的加強,是關節囊的薄弱部位,人體若突然傾跌、手掌撐地,或被人用力拖拉,致使肩部超范圍的外展或外旋,此時就極易造成肩關節脫位。前面那位小朋友,就是因被猛力拖拉而遭受脫位。常見的肩關節脫位有三種情形:盂下脫位、喙突下脫位和鎖骨下脫位。
二、肩關節脫位後的症狀
患者感覺肩關節疼痛劇烈,不能自如活動,頭部傾斜;或檢查時發現患者肩部腫脹,肱骨頭從喙突下脫出,肩部失去原來的圓渾輪廓,而出現方肩畸形,患者如用另一支手去觸摸,會發現肩盂處有明顯的空虛感。此外,患者患肢的肘部緊貼胸壁時,手掌不能搭到對側肩部,或手掌搭到對側肩部時,肘部無法貼近胸部,這些都是肩關節脫位患者所特有的體征,一般容易辨認。
三、肩關節脫位後的復位
肩關節脫位後的復位,就是使已脫出的肩關節頭回納到原來的關節窩裡,再固定3周,並適當進行鍛煉,身體即可恢復正常。
肩關節復位法: 通常讓患者保持仰臥姿勢,急救者立於患者一側,如條件許可,可在患者腋窩處墊上棉墊等細軟之物,急救者將同側腳跟置放在患者腋下靠胸壁處,並緊握患肢手臂、手掌作徒手牽引,同時以腳跟頂住腋部形成反牽引力。牽引動作應持續、均勻。待患者肩部肌肉松弛後,急救者再將患肢作內收、內旋動作,此時,肱骨頭便會經關節囊的破口滑入肩盂,往往可聽到響聲,表明復位成功。
肩關節復位後尚須固定。如單純肩關節脫位,只要將患肢呈90度,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一般3周即可。如果患者關節囊破損明顯,或肩周肌肉被撕裂,則應將患肢手掌搭在對側肩部,肘部貼近胸壁,用繃帶固定在胸壁。
在患肢固定期間,須活動患側手腕和手指。在解除固定後,鼓勵患者主動鍛煉肩關節各功能,常可通過彎腰垂臂、旋轉和帶臂上舉等方式加大肩關節活動范圍。但活動應循序漸進。如果再配以理療,肩關節功能將恢復得更快。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