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流產的急救原則
妊娠於28周前終止,胎兒體重小於1000克,身長短於35厘米者,稱為流產。意外流產,怎麼進行急救呢?
發生於孕12周前者,稱早期流產。發生於12~28周者稱為晚期流產。若處理不及時可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流產的主要症狀為停經、陰道流血及腹痛,有組織排出,孕卵異常是早期流產的主要原因,占60%以上,其次是母體、免疫因素等。
急救措施
1、陰道流血量不多,伴輕微腹痛,有閉經史,早孕反應尿妊娠試驗陽性,基層單位有條件可進行婦檢,如子宮大小與閉經相符,無流水、宮口末開,確診先兆流產,宜保胎治療。
原則:
(1) 絕對臥床休息;
(2) 應用鎮靜劑;
(3) 內分泌治療用黃體酮;
(4) 維生素E治療,嚴密觀察。約60%病人經適當治療均有效。
2、陰道大量出血,陣縮變劇,腹部劇痛有塊物排出,出血不停,可能為不完全流產,有條件可先應用宮縮劑,保留塊物即刻轉院處理以防大出血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產前意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在懷孕過程中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被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當孕婦血壓太高時,會造成意識模糊、肝髒腫大、眼底出血、肝功異常、大腦病變等,嚴重時會產生子痫,進而威脅母嬰生命。如時間允許,先考慮催產,如時間緊迫或催產無效,應立即施行剖宮產。
除了提早分娩外,孕婦要多臥床休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以減輕水腫,環境宜安靜,服用降血壓藥物等。
臍帶脫垂
臍帶脫垂多數發生在胎位不正、破水情況下。母體一旦出現破水,胎兒臍帶脫垂,直接壓迫臍帶,血液供應阻斷,會在3分鐘內造成胎兒嚴重缺氧或死亡。
產婦應“頭低腳高”平臥,使胎兒不壓迫到臍帶,然後趕緊施行剖宮產。
產中及產後大出血
胎兒、胎盤娩出後子宮內出血,在分娩過程中,出血量如果超過400ml,就認為是“大出血”。
如果產婦在產程中大出血,而胎兒仍無法盡快娩出時,應施行剖宮產。
導致產中及產後大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子宮收縮不好或產道裂傷等,應盡快止血,將不完全剝離的胎盤刮干淨。如處理後仍繼續出血,應做血管結扎手術。
胎兒缺氧窒息
胎兒窘迫是指通過胎兒的心跳變化判斷有無缺氧,當胎兒血液中的含氧量低到一定程度時心跳就會變慢。
胎兒窘迫可出現胎兒心跳變快、變慢、心率變化小、羊水裡有胎便。缺氧原因是臍帶受到壓迫、子宮收縮太強、胎盤功能不好、臍帶繞頸、破水太久、無羊水等。如胎兒心跳每分鐘超過160次或低於120次,提示胎兒存在宮內缺氧。
如出現嚴重胎兒窘迫,應采取措施,讓孩子盡快出生。
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常見於做過剖宮產的准媽媽,生產下一胎時力圖自然分娩。此類破裂較多見於“直式剖宮產”。
子宮破裂的前兆,胎兒心跳變慢出現窘迫,產婦腹部可摸到胎兒的肢體或軀干。如果產婦的肚子膨脹得很厲害,則可能發生內出血,應盡快施行剖宮產。
早期破水合並感染
孕婦破水18小時後,胎兒感染機會就會增高,此時以盡快生下孩子為原則。
如產婦出現發熱、心跳加快、羊水有異味、肚子有壓痛、白細胞升高,說明胎兒已有感染跡象。如破水達48小時,又出現感染時,應協助胎兒盡快娩出。
如果胎兒已嚴重感染卻無法立即生出時,應進行剖宮產手術。因此,產婦一旦在孕期33周-35周發生破水,最好盡快生下胎兒,否則會增加感染機會。
胎盤早期剝離
因為胎盤通常應該在胎兒出生後才與子宮分離,但胎盤早剝卻是胎盤在胎兒尚未出生前就已經剝離。胎盤一旦剝離後,胎兒會馬上出現缺氧現象。
胎盤早剝的特點是出血和劇烈腹部疼痛。如發生在分娩過程中,這種疼痛和分娩的疼痛相混合,使醫師難以診斷。
前置胎盤
絕大多數發生在准媽媽懷孕28周後,會伴隨出血現象,由於胎盤覆蓋在子宮頸口,當胎兒從子宮頸口娩出時,子宮頸口擴張和收縮導致胎盤剝離而出血。
完全型和部分型前置胎盤需剖宮產。如出血量較多,威脅媽媽的安全,應施行剖宮產。因此,前置胎盤的孕婦要臥床休息,少活動,不要憋尿,控制出血。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就是大量羊水進入孕婦的血液中,造成栓塞和凝血功能障礙,使產婦發生休克及大出血,甚至死亡。
當產婦發生羊水栓塞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給媽媽輸入大量新鮮血液。若是胎兒尚未出生,應考慮施行手術。
難產
“難產”就是當分娩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胎兒無法順利通過產道娩出。
難產時,如處理不當容易令孩子產生骨折、拉傷和皮膚裂傷。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