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十二指腸或空腸上部出血,由口中吐出的叫嘔血。在嘔血中,以胃、十二指腸潰瘍較為多見,約占60~70%,其次是胃癌、胃炎出血,再次是肝硬變引起的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破裂,這種出血多屬病情嚴重者,死亡率也較高。嘔血前多有燒心、惡心欲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症狀出現。吐出的血多呈暗紅色或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殘渣。
嘔血者同時伴有黑便或柏油樣便。出血量在400毫升以下,因循環血容量減少不多,很快地被脾髒貯藏的血及組織液所補充,臨床上可不出現什麼症狀;如出血量超過600毫升,則可因循環血容量銳減而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的症狀,病人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口干、心慌、頭昏暈、皮膚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速、血壓降低、尿量減少,甚至知覺喪失等,是很危險的。
急救方法與注意事項:
1.首先要密切觀察病人,並勸慰病人,切莫驚恐及顧慮。病人應絕對靜臥,少翻動或搬動。必須讓病人側臥,取頭低足高位,以保證腦供血充足。病人如有血液湧出,不要強行咽下,以免引起惡心嘔吐和嗆入肺中。在出血期間,暫時停止進食和飲水,中藥也要暫緩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2.嘔血緩解時,如有條件,可用冰水調雲南白藥、三七粉或白芨粉成糊狀喝下,每次半碗左右。家中沒有上述現成中藥,可用冰塊水加少量鹽做成冰鹽水灌服。通過冷刺激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目的。腹部用砂袋等加壓也有利於止血。
3.嚴重病人,特別當出現休克和昏迷時,應立即送附近醫院搶救。搬動病人,動作要輕,運送途中,車輛行駛要盡量平穩,避免顛簸,並要注意病人保暖。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