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和脂肪瘤,都對身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所以得了這種病的患者,都特別的苦惱,都認為自己得了這種病,會嚴重傷害到自己的身體,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所以很多人,想了解一下脂肪肉瘤和脂肪瘤病因病理,為了你能了解更全面,看看下面解答。
病因病理
一、病因
有人認為,脂肪組織中胰島素受體及其受體後水平的改變,加上該激素生物活性的下降,可能在脂肪腫瘤的發生上起作用。有人報道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應用類固醇激素13年後發生彌漫浸潤性腹膜後粘液型脂肪肉瘤,認為該病與免疫抑制有關。有人報道2同胞先後患腹膜後脂肪肉瘤,其母患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家族,還有報道一例腹膜後脂肪肉瘤迅速出現皮膚、肺、胰轉移及全身症狀者,有脂肪瘤發病家族史,這類腫瘤的發生與遺傳是否有關尚待積累資料。
二、病理
原發性腹膜後脂肪肉瘤多發生於腎周圍,脾、腎之間,其次可起源於腎上腺、盆腔等部位。
腹膜後脂肪肉瘤瘤體多邊界清楚,或包膜完整,腫瘤包膜實際上為腫瘤生長壓迫所形成的扁平瘤細胞薄層。瘤體通常呈明顯分葉狀,如芽突狀、瓜蒂樣或結節狀,各分葉可呈圓形或卵圓形,衛星灶或子小葉從鄰近的主體瘤離開並不少見。腹膜後脂肪肉瘤沿筋膜生長,可在腹膜後形成同樣的其它病灶,少數情況下或可在其它軟組織形成病灶,稱為多中心脂肪肉瘤。多數腫瘤質地柔軟,少數腫瘤內出血囊性變或粘液變,表面張力可較大。有些腫瘤並有部分鈣化、骨化改變。腫瘤切面外觀隨病理類型而變化較大(如粘液及脂肪物質的相對含量,及纖維化程度),一些腫瘤切面具有粘液樣或膠狀外觀,常有出血灶,含大量脂質者切面更加均勻一致,由淺黃到亮橘色,有時因纖維化而呈白色或灰白色,分化不良的脂肪肉瘤呈現腦質狀,被壞死出血及囊腫形成區所扭曲,有時切面可見到軟骨及骨。
組織學上腹膜後脂肪肉瘤分成4種基本類型:(1)粘液樣脂肪肉瘤:約占脂肪肉瘤40%-50%,大小粗細(5-15μm)一致的分枝狀窄的薄壁血管網是鏡下最顯著特征之一。(2)圓細胞脂肪肉瘤:此類腫瘤的主要特征為小、單一形態、具泡狀核的圓細胞過度增生,此類型分化差,臨床頗具侵襲性及轉移傾向。(3)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組織學上,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可區分為四種亞型: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樣”型、炎症型、硬化型、及反分化型,其中分化良好脂肪瘤樣型最常見。(4)多形性脂肪肉瘤:該類腫瘤最大特征是巨核,許多為深嗜酸性,多排列怪異,含不同大小的小脂滴。混合型者為兩種及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Stout按腹膜後脂肪肉瘤惡性程度分為四型:I型為分化良好的粘液性RPLS,II型為分化不好的粘液性RPLS,III型為分化不良的圓細胞RPLS,IV型為混合型者。
原發性腹膜後脂肪肉瘤發生時多為惡性,僅極少數由脂肪瘤肉瘤樣變而來。本病惡性程度較低,呈膨脹性生長,生長緩慢,有時保持“靜止”狀態數月、數年,然後突然長大。隨著腫瘤的增大,可壓迫推擠鄰近器官,但一般並不浸潤鄰近器官。發生於腎區者,向前向內推擠腎髒,或使輸尿管彎曲或受壓。發生於盆腔者,有時通過腹股溝管或閉孔延伸至陰囊或大腿,或沿直腸旁組織達肛周區。近年文獻顯示,原發性腎周脂肪肉瘤可直接侵犯腎實質,亦可能脫離瘤體轉移至腎內。發生於骶前的腹膜後脂肪肉瘤,有通過第一骶間孔,沿第一骶神經根之硬脊膜向脊椎轉移,表現為錐間盤突出的報道。
脂肪肉瘤和脂肪瘤病因病理,以上就為很多患者,做了具體的介紹,所以對於得了這些病的一些患者,為了能盡快的讓自己疾病康復,要全面了解以上介紹的內容,通過合理的進行治療,相信通過治療,就能讓自己盡快的康復。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