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拼音:lù bù shí yí)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原義是路人看見道路上的失物而不會據為己有,用來形容社會風氣良好。那麼路不拾遺怎麼造句呢?
1、當今世界,哪個國家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2、民風淳樸,路不拾遺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3、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並非只是一種奢望。
4、中文課上,教授要求把"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引申一下。
5、這個地方的社會風氣很好,人人路不拾遺,家家夜不閉戶。
6、就當前世道人心而言,能夠做到路不拾遺的君子,恐怕為數不多。
7、官吏廉明,上行下效,這個地方確實已經達到路不拾遺的境界。
8、路不拾遺,固為人們所倡導,但如此似乎脫離了現實。
9、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正是社會治安良好的最佳寫照。
10、二是先占制度有悖於我國強調公有,路不拾遺,拾金不昧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准則。
11、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已非虛言。
12、爹爹常說,華下天府是文化禮義之邦,王道教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仁義和愛。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路不拾遺怎麼造句的全部內容了。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