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拼音: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現於屈原《卜居》。那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語故事是什麼呢?
1、白起,是戰國時期秦昭王的大將,十分善於用兵。昭王十四年,破魏兵於伊阙,斬殺了二十四萬兵丁,俘虜了魏兵主帥公孫培;十五年攻魏,取大、小六十二城;攻楚,拔郢都,燒夷陵,楚王逃走,把都城遷於陳;昭王三十四年,攻魏,斬首三十四萬。尤其是昭王四十七年,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斷絕趙兵糧道,圍趙兵,使得他們斷糧四十六天,趙主帥趙括自帶精兵突圍,被射死,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萬人,接著圍住趙都邯鄲。秦國的宰相應侯范雎妒忌他功勞太大,勸昭王和趙國講和,下令撤軍。白起看著馬上就可以滅趙,卻被迫撤軍,心中不快,因此就和應侯結下怨仇。
2、這年九月,昭王又要攻趙,正好遇到白起生病,於是只好派王陵帶兵,打了很久,損兵折將,昭王只好請白起去替王陵。白起已病愈,向昭王說:“這仗不能打,我們的兵將已疲勞了,趙國的外援又快來了,邯鄲是趙國的都城,城艱難下,他們會拼死保衛都城的。”所以他堅決不肯去。昭王改派王齙去換下王陵,又增派了許多軍隊,圍城八九個月,還是攻打不下來。魏國信陵君帶兵來救趙國,秦兵損失巨大。最後應侯只好親自來請白起,白起還是不肯答應去帶兵。昭王生氣了,把他貶為士卒,接著逼迫他自殺了。
3、司馬遷評論道:“諺語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估計敵情的准確,用兵變化之奇妙,奇計無窮無盡,威名震動天下。然而卻沒能和宰相搞好關系,最後導致身亡,這是他的短處啊!”
以上就是對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語故事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