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Medicine)是處理生命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一種學科,促進病患恢復健康的一種專業,那麼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是什麼?
1、《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對中華民族和中醫來說,有著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2、《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很多人認為養生是老年人的事情。許多年輕人更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懂得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起居無常、飲食無度、生活沒有規律、暴食暴飲、透支健康。《黃帝內經》全面論述了中醫學的思維方法,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體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防治等。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不是去治療已經得了的病,而要在沒有得病之前,就讓人不得病。這種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能等生病了才去調養,就像不能等口渴了才去挖井,太晚了。我們要懂得順時而為、應節而物。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規律,我們不可違背。《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只要你認識自己,能夠“恬淡虛無”,學會“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順應自然,懂得規避虛邪,“不妄作勞”,善待自己,善待心靈,你就會守住自己的精、氣、神,就能遠離疾病,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3、《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於醫德、醫術的書。醫德,堪稱為醫者之本。為醫者,德需仁,術必精。《黃帝內經》在兩千年前就為我們提出了醫生醫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靜,上觀下觀”(《素問?方盛衰論》),要求醫生診病要態度端正;醫生要以病人為核心,務求醫患關系的密切配合:“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素問?湯液醪醴論》);“持脈有道,虛靜為保”(《素問?湯液醪醴論》),診病頭腦亦須清淨。《黃帝內經》認為為醫者要熟練掌握醫術,診斷要四診合參,強調全面、系統診察,這樣才能把握疾病本質。如醫生要“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靈樞?外揣》),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於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等等。
關於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是什麼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