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生活百科 >  >> 百科大全

公筷起源是什麼

公筷一般指專用來夾菜的筷子,一般為白色,每人配備一雙,只可在夾菜時拿來使用。那麼網友們知道公筷起源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公筷

1、筷子起源於中國,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於中國。不管是分餐還是使用公筷,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夏商時期,中國已經出現“分餐”而食。在《宴飲觀舞圖》《河南密縣打虎亭漢代壁畫》《韓熙載夜宴圖》等知名古畫當中,都能看出“分餐”:席地而坐、分案而食。

2、在重視禮法的周王朝,分餐制就已承載著道德教化的目的。中國“分餐制+公筷公勺”比“合餐制”的歷史長得多。

3、進入文明時代,分餐制曾是貴族的飲食方式,民眾也在學習貴族的分餐方式,因此分餐制得以在全社會普及。

4、《史記·項羽本記》中描寫的“鴻門宴”中,就透露出當時實行的也是分餐制。在宴會上,項王、項伯東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5人一人一案。

5、在唐代,畫家顧闳中的名作《韓熙載夜宴圖》中,所繪韓熙載與其他幾個弟子,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子上,每個人面前都擺有一張高桌,放著餐具和食物。

6、宋代以前,由專人使用公筷公勺為食客夾菜,大家分桌吃飯,是文明禮儀。《西湖余志》載:“高宗在德壽,每進膳,必置匙箸兩副,食前多品擇其欲食者,以別箸取置一器,食之必盡……吳後問其故,曰:‘吾不欲以殘食與官人食也’。”宋高宗趙構吃飯用公筷夾菜給自己,不沾自己口水的剩飯賞賜給宮人們。當時貴族人家裡,把“公筷”作為一種待客禮儀:主人為了表示尊重,用公筷給客人夾菜。按照古代人的規矩,筷子標准長度一般是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該吃的吃,不該吃的不吃。隨著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思想的解放、經濟水平的發展,共餐制才萌芽。宋代以後,合餐制才逐漸變成社會主流飲食習慣,延續至今。

7、雖然明清時期共餐制已經徹底取代了分餐制,但使用公筷公勺也曾一度復蘇。舊時宴請不大使用公筷,但夾菜很有規矩。譬如筷子伸到菜裡,角度不能太大,更不能“橫抄”。“橫抄”菜可以夾得多,但顯得不大斯文。又如夾菜時筷子不能撥弄菜,不能翻撿,筷子與菜的接觸面要小。這些規矩的出發點也是為了講究衛生。

8、現代社會中,依然有不少中國人保持出門帶筷子等習慣。從受西方文化和健康觀念影響呼吁使用“公筷”,到20世紀80年代甲肝的爆發,以及2003年“非典”的全國性蔓延,使用公筷公勺意識早就已經重新產生,普及率一度大幅上升,但隨著疫情狀況的好轉,在強大文化的慣性作用下,公筷公勺意識又逐漸淡化。無論是為了防疫衛生,還是弘揚中國文明禮儀和傳統文化,都應該鼓勵“分餐制+公筷公勺”。

以上就是對於公筷起源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