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那麼哈尼族的傳統節日風俗有哪些呢?
1、苦扎扎節:是哈尼族一個傳統的農業生產的節日,時間為夏歷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節期三至六天。節日期間殺牛(黃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體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裡容易發生疾病,田間容易遭受蟲害,因而清掃水井,夜晚點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內,驅趕邪惡,火把插到田間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節日期間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青年們聚集在一起“蕩秋千”、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2、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3、活瑟瑟: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谷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
4、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前後歷時六天。新年當天,每個寨子要共殺一口豬。豬無論大小,肉按戶平均分配。
5、十月年:哈尼族以農歷十月為歲首,過十月年,就是過新年。節期五、六天,多至半月。有條件的人家要殺豬、舂糯米粑粑。親友互相拜訪,有說親的就趁這個節日請媒說親,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6、嘎湯帕節:是雲南西雙版納哈尼族的主要節日,“嘎湯帕”是哈尼語,意為萬物復蘇或萬象更新。過節的時間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節日期間有展示哈尼族風情的文娛節目如長竹桿舞及蕩秋千、射弩等比賽。
7、新米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卡多人的“新米節”。這天,卡多人要把收獲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飯“嘗新”,這被認為可以增強體質,同時,也表示慶祝“五谷”、“六豆”豐收。
8、母親節:每逢農歷二月第一個屬牛日,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卡多母親含辛茹苦,將兒子養大成人。兒子長大後反而打罵母親,致使母親羞憤投河自殺。後來這個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情,使把母親去世這天定為紀念母親的“母親節”,一直沿襲至今,成為一種傳統性的節日。
9、老人節:為每年的農歷臘月十五,在老人節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著傳統服飾,用獨特的舞蹈和豐盛的酒宴為村寨中的老人慶祝節日。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哈尼族的傳統節日風俗有哪些的全部內容了。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