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時睡眠並非健康之道
“8小時睡眠”是人們普遍認同的健康之道,但日本一項10萬人參加、歷時10年的大規模跟蹤調查表明,每天睡7小時的人最長壽。日本名古屋大學副教授玉腰曉子等人在最新一期美國睡眠協會會刊上撰文說,不論男女,每天睡7小時最合適,睡得越多死亡率越高,睡得越少死亡率也越高。在這10年中,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每天睡眠時間在4小時以下的人比睡7小時的人,男性死亡率高62%,女性高60%;每天睡10小時以上的人比保持7小時睡眠的人,男性死亡率高73%,女性高92%;另外,8小時睡眠的男性死亡率也比7小時睡眠的男性高11%,女性高23%。另外,睡眠時間因年齡和季節的變化都會有所不同,並不一定要局限於7小時睡眠,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專家分析:人體正常的睡眠時間為5到10小時,成年人平均每晚睡7.5小時。每一百人中約有1到2人每晚只需睡5小時,其它少數人則需睡10小時.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多數時間裡,睡眠質量達不到自身的實際需要。研究發現,那些被允許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自願者總是要花一個或幾個小時才能入睡。對於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統一的說法。因人而異可以分為長睡眠型(8小時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時左右),其實4-10小時都屬於正常范圍,主要以第二天醒後精神飽滿程度為准。
2、睡眠分為哪幾種類型
不同的人,其睡眠習慣也不一樣。根據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睡眠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a、早睡早起型,晚上10點前上床,早上5點左右起床,是一種被認為最健康的睡眠模式。這種睡眠模式的人,中午前精神特別好,下午稍差,晚上最差。如果中午適當午睡,將一天精力充沛。
b、早睡晚起型,晚上10點前上床,早上7點以後起床。這種睡眠模式的人,由於睡眠時間長,入睡較遲,熟睡時間相對較短,整夜的睡眠比較淺,不能熟睡。白天精神好,但是到了傍晚後精神明顯變差。
c、晚睡早起型,深夜12點以後上床,早上6點左右起床。這種睡眠模式的人,容易入睡,睡得也很熟。白天的精力不如晚上,喜歡在夜裡從事各種工作活動。
d、晚睡晚起型,夜貓型,深夜12點以後上床,早上9點以後起床。這種睡眠模式的人,多數有睡眠不足的感覺,上午會感到頭腦不清,下午會稍好轉。
睡眠的類型,主要都是長期的生活及工作安排培養起來的,它不存在明顯的好壞差別,主要因人而異,只要能保持充分的精力進行工作生活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精神不振,那麼你的睡眠類型可能就有問題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你可以改變現在有問題的睡眠類型。
3、打盹10分鐘時效果最好
澳大利亞心理學博士泰澤爾女士測試和分析24人的白天打盹時間。結果發現,打盹10分鐘能最大程度減少疲勞,“療效”最長可持續155 分鐘。打盹5分鐘因時間太短,效果有限;打盹20分鐘和30分鐘的人由於時間較長造成遲鈍,通常要在醒後半小時才能徹底清醒。
4、午睡多長時間最科學?30分鐘到60分鐘
德國科學家經研究發現,人在一天 24小時中,生理周期會有兩次低潮,第一次低潮是在晚上10點—第二天早上6點。第二次低潮是在下午2點左右。這時會出現想睡的狀態。而早上和傍晚最為清醒,即使頭一天晚上睡眠不足也不容易在這兩段時間內進入睡眠狀態。第二次低潮,除表現想睡外,還表現為下午的工作效率明顯下降,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也比其他時間內大。
那麼,午睡該睡多長時間為宜呢?專家們經過多次測驗和追蹤調查,發現午覺30分鐘到60分鐘之間是適當的。如果只睡10來分鐘,由於時間較短,只能維持在淺睡眠的狀態,醒來後會感到不大舒服甚至很不舒服,對智力及清醒的促進效果不大。相反,睡30—60分鐘,通常都能使人處於深睡狀態,對智力、體力、清醒度的促進會有很大的效果。假如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這樣的午覺也可以讓他頭腦清醒精神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效率高。因此,中午有條件休息的人,盡可能爭取30分鐘或更長一些的午睡時間。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