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從何而來?
屁的材料是與我們的唾液或食物,一起咽下去的空氣。其中有一部分以打嗝的方式從胃排出,剩下的空氣則進入腸部,成為屁的來源。
事實上,習慣將大量空氣與唾液一起咽下的“吞氧性”的人,也就是吃飯十分迅速的人,放屁的次數通常比一般人還要多。
在腸內等待被咽入的空氣的,是腸內的細菌群。棲息於腸部上方的大腸菌、葡萄球菌等需氣性菌,會先消耗掉空氣中的氧氣;因此,棲息於下方的厭氧性菌(遇氧氣即死的細菌),就可以幾乎不接觸到氧氣而活了下來。
剩下來的氮,則原封不動地成為屁的主要成分之一。氮的比率因人而異,健康的人屁中有60%~70%的。
美國太空總署研究屁的成分?
美國太空總署在進行阿波羅計劃時,曾針對“屁”展開研究。原因是擔心如果太空人的屁含有可燃性氣體,而不加以妥善處理,說不定會在某種情況下點燃屁中的氣體,以致在太空船中引起爆炸或火災。
太空船是個無法輕易調節空氣的密閉空間,他們很可能因為自己的屁而中毒。
太空總署經過仔細調查的結果,發現屁裡面含有400種成分。
其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氫、二氧化碳、甲烷、氧等無臭氣體,及微量的氨、硫化氫、吲哚、糞臭素、揮發性胺、揮發性脂肪酸等形成惡臭原因的氣體。即使將產生惡臭的全部氣體集中起來,也只占屁量的不到1%。
豆類使屁增多
豆類會使屁增多,那麼是不是習慣了吃豆子,就會少放屁?根據某項調查指出,從大豆攝取總量為56%的卡路裡時,每一小時排出的屁量,比不吃大豆時要多出15~176毫升。所以參加重要約會時,還是避免吃地下莖類或豆類。
不過,平常吃慣地下根莖類蔬菜或豆類的人,屁並不會那麼多。比方說,一天排便1公斤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高地民族,他們的主食是地下根莖類蔬菜,但排出的屁量並沒有特別多。
與他們吃同樣的食物,“成功”地排出1公斤大便的調查隊隊員,雖然排便量與高地民族相同,但卻不停地放屁。
忍住的屁到底跑到哪兒去了?
回到開頭,我想,很多人有過類似的經歷,在自己喜歡的異性在身邊時,雖然有屁卻不敢放出來,忍著忍著就不會想放了。
可是,曾經想放的屁,並沒有在某處消失。那麼,這股屁到底跑到哪兒去了?事實上,是和吐出的氣一起從嘴巴出來的。
或許會有些女孩子漲紅著臉說:“本來就覺得很不好意思了,竟然還從嘴巴出來……”可是,忍住的屁確實是從嘴巴出來的。
雖說如此,也並非是因為肛門緊閉著,而使氣體從大腸往小腸、胃、食道逆流上來。如果屁原封不動地從嘴巴出來,不但會造成周遭人的困擾,連自己都會覺得臭得受不了。
忍住屁不放,氣體就會積存在腸管內。但是,此氣體可以和來到腸黏膜的血液中的氣體互換。腸管內的氣體濃度高時,氣體就會流入血液中,原封不動地被血液運至肺部,與呼出去的氣一起排出體外。
呼出去的氣中的氮含量,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改變,一般來說,大約為14%。
由於屁的成分可以從嘴巴出來,所以只要分析呼出的氣體,在某種程度內,可以推測出積存在腸內的氣體種類或數量。
幾條關於屁的冷知識
1.平均每人每天要放14個屁!
2.女生放的屁並不比男生少。
3.聽到屁聲後,還要等大概10秒,你和你旁邊的人才能聞到味兒。
4.事實上屁的速度很快,屁流速度最快可達每秒3米。
5. 屁是易燃氣體,還可以引起輕微的爆炸,比如這樣:
看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如果不是特別嚴肅的場合,您還是有話快說,有屁就放吧……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