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很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看到自己真實長相,因為人都是通過鏡子來看到自己的長相,並不能親眼看到自己的樣子,那從鏡中看到的自己和我們現實的自己到底有什麼差別呢?下面就為大家科學解釋鏡子中的自己。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這句話是形容需要照鏡子的那個人沒有看清自己的真實水平和能力,需要一個完整的自我定位。“丑”不是你的錯,解析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不上相的真正原因——“凍臉效應”,以及拍照時,大部分人左臉側面,比右臉側面更加的好看的原因。
為什麼真人往往都比照片好看?這個也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很多人把不上相的原因歸結為“鏡頭恐懼症”,這麼說顯然是不夠嚴謹,因為筆者對鏡頭一點也不恐懼,但是每次拍出來的照片還是一樣的慘不忍睹,相信很多人和筆者有一樣的困擾,筆者雖然不是貌似潘安但是卻足以秒殺海澱銀搶小霸王,可惜每次拍出來的照片都很挫,實在是有損的我高大偉岸的形象。不上相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大家對照片一種不滿的語言宣洩,有不滿肯定是源自對比,對比家中鏡子中的自己?對比一段視頻中的自己?當然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根據現代人的審美,我姑且把這種“不上相”定義為“顯胖”、“臉大”、“皮膚不好”、“表情很2b”等等。但是大家有想沒想過“不上相”的原因呢?
我們想知道自己的相貌總的來說大概有兩條途徑,其一,通過一些反光的材料來看到鏡像的自己,比如各種鏡子,玻璃,水面,金屬等;其二,通過照相技術先把自己的形象保存下來,然後再看。不過現在的問題是,這兩種方法反映出的自我形象似乎有些許不同。
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了你照鏡子的時候覺得自己的更美麗,我們都知道人體並不是完全對稱的,所以當你在照鏡子時看到的鏡像的自己和照片中那種方向的自己感覺並不一樣。換句話說也就是照片中的你其實才是別人看我們的正常的視角,所以鏡子裡美麗的你都是“假象”。然而這樣是否就說明照片就真的是完全如實的反映出我們的相貌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照片的效果來源於隨機的光線組合,還就一點就是和攝影師的技巧關系,再有就是照片的一個布局結構,背景等有著很大的關聯。
其實到目前為止,我們也只是說明白了兩種“自己”(照片中和鏡子中)看起來是不一樣的,那麼是否真的一種比另一種更好看些呢?社會心理學家扎榮茨曾經提出過“單純呈現效應”也就是更為人們熟知的“曝光效應”——當一個東西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越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說的稍微通俗一點就是我們的大腦實在是太懶了,能少出力時絕對不多出力,當一個東西反復的出現時,大腦的加工要省力多很(相對於新鮮事物),所以自然而然的興高采烈起來。這種理論稱為知覺流暢性原則,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照鏡子的時候,怎麼照都覺得自己很好看。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