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塑料大棚加小拱棚加地膜三覆蓋模式,塑料大棚高度一般2米左右,寬6~8米,長40米以上,一般2月中旬扣棚,選擇南北棚向。為防止風雪災害。
要求選擇耐低溫,早期坐果力強;瓜型周正,瓜色純正,耐貯運的品種,如金麗、白玉玲、中甜一號、狀元、蜜世界、網蜜、玉露、新世紀、玉香、甘蜜寶、黃醉仙等品種。
備播的種子經去雜去劣去秕,晾曬後再進行種子處理。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500~600倍浸種滅菌15分鐘,撈出放入清水中洗淨,用濃度15%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分鐘以鈍化病毒。再用50~60℃溫水浸種,攪拌至30℃,任其浸泡6~8小時,撈出擦淨種皮上的水分,用清潔粗布將種子分層包好,放置於30~32℃恆溫下催芽(催芽方式多樣,可在恆溫箱,或用電熱毯、發酵糞堆以及在鍋爐房的溫水桶內等處進行)。24~30小時露出胚根,即可播種。
1月下旬或2月上中旬采用塑料大棚電熱線育苗或日光溫室育苗。為培育壯苗,應選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出苗前,床內要保持溫度在25°C~30°C,一般不通風,促苗早出、出齊。
出苗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5°C左右,夜間不低於14°C。定植前7天,應低溫煉苗,育苗期要嚴格控制土壤的干溫度,出苗期一般不澆水,當子葉展開,若苗床土發白,再結合施肥、打藥進行噴水。
前茬作物收獲後,及時整地、施肥,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鉀15公斤,一般6米寬大棚作三條高畦,為便於邊行搭架綁蔓等操作管理,邊溝可增寬至60厘米,中間畦溝40厘米,畦高20厘米,畦面寬90~100厘米。然後將畦面耙平耙細,即用1.2~1.5米的地膜將畦面至溝面全覆蓋。
甜瓜苗齡30~35天,當葉片4~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密度因品種、栽培方式、整枝方法不同略有差異。采用單蔓立架栽培,每畝可栽1400~1600株。
1、溫度控制
一般要求棚內氣溫盡量控制在25°C以上,不宜超過35°C,夜間不低於15°。
2、水分管理
定植後要澆足澆透定根水。定植後注意觀察,如土壤較干,應在午前噴一次緩苗水,土壤濕度較大,緩苗水可不澆。開花授粉期一般不澆水,以免落花落果。待果實坐住,雞蛋大小時,要及時澆水,果實停止膨大後,逐漸減少澆水量,降低土壤含水量,有利糖分的積累。
3、立支架
大棚采取立架栽培,不僅能充分利用空間,改變葉片受光條件,還可提高種植密度,增加產量。一般甜瓜吐須後立架,立架的材料可用細竹竿或塑料繩。
4、施肥
在基肥足的情況下,一般不用追肥,如需追肥可在瓜膨大期追一次豆餅水和一次過磷酸鈣侵出液,或者在膨瓜初期,用0.3%的磷酸二氫鉀噴灑葉面,5天一次,共噴3~4次。
5、整枝
厚皮甜瓜的栽培有單蔓整枝和又蔓整枝兩種。單蔓整枝就是留一主蔓,選留10~15片葉之間的子蔓結果,將10片葉以下和15片葉以上的子蔓去掉,結果子蔓雌花開放坐果後,選留一個坐果好、生長勢強的子蔓,留1~2片葉進行摘心,其他子蔓全部摘除,當植株葉片數到24~26片時摘心。每株只保留1個瓜。雙蔓整枝是植株長到4~5真葉時,進行摘心,使基部各節位發生側蔓,選留兩根粗壯的側蔓向左右兩側立架,其余側蔓摘除,在側蔓生長到8~10片葉時選留側蔓坐果,孫蔓坐果後留 2~3片葉摘心。每株結瓜1~2個。整枝一般在晴天的上午進行。
6、人工授粉
為提高坐果率,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花期時,上午8~11時,摘雄花去花瓣,將花粉輕塗在雌花柱頭上。厚皮甜瓜要求外觀圓整,品質好,因此要控制結瓜部位和瓜數,摘除發生不正常的畸形反。
大棚內溫濕度較高,植株生長旺盛,莖葉郁密,病蟲害容易滋生,因此應很好地控制灌水,注意通風換氣,調節好棚內的溫濕度,並及時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病蟲害的症狀及防治方法:
立枯病
立枯病又稱“死苗”,主要由立枯絲核菌(學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圍廣,除茄科、瓜類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160多種植物可被侵染。
症狀識別
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為黑褐色,當病斑擴大繞莖一周時.最後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濕度大時,病部可見不甚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霉。從立枯病不產生絮狀白霉、不倒伏且病程進展慢.可區別於猝倒病。
發病條件與規律
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通過雨水、噴淋、帶菌有機肥及農具等傳播。病菌發育適溫20-24℃。剛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後期發生。凡苗期床溫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徒長等均易誘發本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方法參見猝倒病。藥劑防治可於發病初期開始施藥,施藥間隔7~10天,視病情連防2~3次。藥劑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 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進行噴霧。若猝倒病與立枯病混合發生時,可用72.2%霜霉威水劑 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噴淋,每 lm2苗床用對好的藥液 2~3 L。
枯萎病
其典型症狀是萎蔫。開花結果後發病,病株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萎蔫,似缺水狀,中午更為明顯,早晚尚能恢復,數日後整株葉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再恢復正常,葉片干枯,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主要實行輪作換茬。藥劑防治:發病前期或在發病初期,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瓜枯寧10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農用抗菌素120~200倍液、70%敵克松1000倍液灌根,隔7~10天1次。
疫病
疫病是全生育期病害。根頸部發病初期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斑迅速發展環繞莖基呈軟腐狀,有時長達10厘米以上,全株萎蔫枯死,葉片呈青枯狀,維管束不變色。
防治方法:增施葉面肥,噴磷鉀肥和微肥;藥劑防治可用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每株灌藥0.25kg,隔7~10天一次,一旦發現中心病株,則每5天噴藥1次或用藥液灌根。連續防治3~4次,藥劑應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
蔓枯病
在瓜的整個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受害。以葉片、瓜蔓受害最為嚴重,但主要危害莖基部。
防治方法
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藥,或塗莖。藥劑可選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可用45%百菌清煙劑或20%防霉靈煙劑,也可用50%抑蔓枯粉塵。掌握在發病初期,全田用藥,隔7~10天1次。不同藥劑交替使用。
白粉病
瓜類白粉病是一種分布十分廣泛,危害較重的病害。俗稱“白毛病”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及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藥劑防治,常用藥劑有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油1500~2000倍液;或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也可進行熏蒸:因白粉菌對硫制劑敏感,故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00~250克,鋸末500克,密閉熏一夜,室溫保持在20℃左右,也可用45%百菌清煙劑(安全型),每畝250克,分布多點煙熏,較為方便省力。應注意甜瓜抗硫性弱,在氣溫超過32℃時,不宜施藥,以免產生藥害。
細菌性斑點病
該病在瓜的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果實和莖蔓。
防治方法
清潔田園,生長期及收獲後清除病葉病蔓,並進行深埋,秋季深翻瓜地;要加強通風,降低室內濕度,減輕病害發生;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60%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波爾多液1:1:200~3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進行噴霧。
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美洲斑潛蠅和瓜野螟,蚜蟲防治藥劑有金大地、大功臣及48%樂斯本、15%三唑磷,紅蜘蛛可用三氯殺螨醇或克蟲靈,美洲斑潛蠅可用48%樂斯本、1.8%愛福丁,瓜野螟可用90%萬靈加BT生物農藥、5%抑太保、5%卡死克等防治。
第一茬瓜的收獲期一般在6月初至6月底,二茬瓜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第一茬反每畝產量為3000~4000公斤,二茬瓜為2000~3000公斤。注意瓜柄保留“T”型。切忌用激素催熟,以防影響瓜的品質。
判斷果實的成熟度,可從皮色、香昧、熟性等方面識別。多數品種的幼果和成熟果,皮色上有明顯的變化。鑒別甜瓜成熟度的標准主要有:
(1)開花至成熟的時間。不同品種自開花至成熟的時間差別很大,栽培時可在開花坐果時作出標記,到成熟日期前後采收。
(2)離層。多數品種果實成熟實時在果炳與果實的著生處都會形成離層。
(3)香氣。有香氣的品種果實成熟時開始產生,成熟越充分香氣越濃。
(4)果實外表。成熟時果實表現出固有的顏色和花紋。
(5)硬度。成熟時果實硬度有變化,用手按壓果實有彈性,尤其花臍部分。
(6)植株特征。坐果節位的卷須干枯。坐果節位葉片葉肉失綠,葉片變黃,此可作為果實成熟的象征。
采收應在早上溫度較低,瓜表面無露水時進行。采收時瓜柄應剪成“T”字形。采收後隨即裝箱或裝筐運走。
如果往外地遠運,則在采收時應注意:采收前10~15天停止澆水以減少腐爛損耗;采收的成熟度要一致;采收及裝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等。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